每经专访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不是“免费的午餐”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梁宏亮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脚。”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在带来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同时,也在扰动着全球经济。与上一次全球性经济衰退不同的是,新冠疫情同时在供给和需求两端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挑战。

2021年,全球各经济体应怎样应对变局?全球经济在变局中呈现的新趋势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首席经济顾问,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

罗格夫教授现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有《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现金的诅咒》、《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等金融著作。其中《这次不一样:八百年金融危机史》讲述了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历史,从中世纪的货币流通问题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集中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跌宕起伏的规律。

在谈到此次的新冠疫情将如何重塑全球的“经济地理”时,罗格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将放缓全球化的步伐。”

同时,罗格夫告诉记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不是“免费的午餐”。短期来看,技术操作层面没什么问题,长期来看却存在巨大的风险。那些认为简单通过预算赤字就能为一长串社会公共项目‘买单’的想法是非常天真和愚蠢的。”

4280745437926222848.jpeg

图片来源:摄图网

 

4779344124072231936.png

强大社会保障体系对增强经济韧性十分重要

4779344124072231936.png

当前,新冠疫情以来的冲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小企业和私人业者。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如此漫长和猛烈的冲击。

就市场层面而言,罗格夫认为,虽然中小企业的破产可视为疫情引发的更广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部分,但许多原本能够正常经营的企业破产,反而导致大型上市企业占据了比原来更大的市场地位。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平等”。

就社会层面而言,罗格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新冠疫情还在西方各国社会内部造成了显著的‘不平等’。我们应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此次疫情再次印证了——拥有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增强经济韧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就国家层面而言,虽然这场疫情凸显了发达经济体内部严重的不平等问题,但低收入国家遭受的痛苦要深重得多。“南北差距”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罗格夫认为,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在未来数年与新冠疫情缠斗,并面临未来十年发展停滞的可能。而低收入国家的长期衰退有可能会导致债务危机和通胀危机的接连爆发。

“在全球层面,不平等将会加剧。很多时候,那些经济学家和政治领导人更多关注的只是自己所处的富裕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却很少关注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巨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罗格夫直言。


4779344124072231936.png

加强全球贸易合作

4779344124072231936.png

对全球化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事实上,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全球化就已经受到贸易战、反移民浪潮等因素的严重威胁。

罗格夫告诉记者:“此次新冠疫情将放缓全球化的步伐。在疫情的冲击下,许多公司正重新考虑布局其全球产业链,国家则计划让生产回缩国内。”他强调:“新冠疫情的影响不仅仅来自经济领域,还来自政治领域。”

在罗格夫看来,之所以会出现一些“逆全球化”的现象,根本原因之一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有的国家收入再分配出现问题,税收和财富的(合理)转移并没有真正发生。相较于富人群体,那些中低收入群体并没有真正地受益于全球化,变得更加富裕。除此之外,政治因素对于“逆全球化”的推动也不容忽视。

目前,新冠疫情的阴霾依然笼罩着全球经济,它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就业、经济增长和政治。以美国为例,罗格夫指出,疫情给美国经济造成的长期累计损失可能比短期影响大一个数量级。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安情绪将长期萦绕在民众心头。“任何经历过1930年大萧条时期的人都知道,这种伤痕累累的经历影响了他们一生的经济行为。”罗格夫补充道。

罗格夫告诉记者:“没人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只有新冠疫苗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并取得成效,我们才有可能看到全球化的'实质性复苏'(substantial restoration)。”他认为,新冠疫情持续肆虐,更应该加强而不是削弱全球贸易和国际合作。

 

4779344124072231936.png

支付技术或重塑全球金融

4779344124072231936.png

罗格夫认为,从长远来看,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新冠疫情促使了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更为广泛的经济结构调整。“多国经济都需要进行长期的重组,只有那些能够创造出新就业机会,开拓出新经济领域的国家才能成功。”罗格夫告诉记者。

新冠疫情还加速了向“无现金社会”转变的长期进程。例如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脸书加速Libra数字货币项目。在罗格夫看来,新冠疫情后的世界,支付技术将会迅速发展,这些将极可能重塑全球金融。“向数字货币的转变将让实施深度负利率变得更容易,这将大大有助于恢复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时的效力。”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这场危机可能会引发一波创新浪潮,诞生新的业态,比如在线大学教育模式。

事实上,此次危机除了促使经济领域出现变革,也在城市化领域孕育着机遇。在罗格夫看来,鉴于这场危机凸显了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带来的巨大风险,新冠疫情可能会最终结束过度扩张的城市化和中小城市“空心化”。

他向记者分享了他的观察:“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大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人满为患。而中小城市却逐步“空心化”。未来,新冠疫情将进一步促使远程办公的流行,带来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对工作者、对产业生态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此外,罗格夫认为,尽管疫情导致一些西方国家许多大城市的商业房地产价值暴跌,但它却给郊区和一些没落已久的中小城市带来了机遇——引发新一轮的建设和投资浪潮。

最后,在预测接下来的全球经济形势时,罗格夫告诉记者:“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不确定性仍然来自新冠疫情。许多国家或将花费数年才能将人均收入恢复到2019年底的相同水平。不过,中国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国家,其经济前景显然要光明得多。”


记者:谢陶

编辑:梁宏亮

排版:王思雨 马原

责编 马原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