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资本博弈智慧出行 海信孙永良:不能一味追求算法先进性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陈俊杰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相关政策逐步明晰,包括阿里、腾讯、滴滴等在内的互联网大厂开始以智慧出行为抓手,参与城市生态建设。在多路资本的博弈中,这条商业赛道距离完全智能还有一定距离。

“过去行业一直追求实时自适应控制和算法先进性,想用一个模式公式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交通还是太复杂了,一个模型很难搞定。没有经验指导下的自适应控制,抗干扰很差。完全机器自适应还是很遥远的事情。”1月29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副总工程师孙永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后智能交通时代,行业应注重将人工调优的经验和大数据的经验融合起来。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11年的420.4亿元增至2019年的1510.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33%。此外,“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明确提出,也预示着智能交通迎来新发展机遇。

面对城市交通环境改善拥堵问题的迫切需要,智慧出行正在成为有效的解决手段,有机构在近期做出预测,未来10年国内智慧交通投入将达千亿元。

此前,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至2020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是支出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痴迷高新技术而忽视传统交通工程技术、过于强调机器的“人工智能”而忽略专业人士的“人类智能”,也已经引起行业的反思和关注。

责编 陈俊杰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