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消费“促发器” 成都这些区域以场景助推“五一”假日经济

消费新场景,激活成都全域假日经济。

成都天府大道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成都高新区推出“交子消费券”全域覆盖,武侯区玉林巷弄升腾起九大碗烟火,郫都区跨境消费创新“即买即退”服务……在“五一”消费黄金周来临之际,成都全域正接续开展消费场景的创新“备战”,一系列消费新业态提前上新。

今年以来,成都再次展现自身强劲的消费“基因”,一季度以6%增速,实现全年消费“开门红”。为接续这波消费热潮,成都必须充分释放“五一”假日的消费潜力。

“五一”节前,成都各区(市)县精心备好差异化的美景、美食、活动。首发经济点燃消费爆点,跨境服务刷新国际体验,街区焕新重构城市记忆……争相打造的各类消费新场景,展示出各区域化假日流量为消费增量的决心。

“即买即退”上新 “解锁”消费新场景

一批新消费场景的上新,让成都市民游客的假日体验更加丰富。

“2025成都首发季”启动仪式 图片来源:“成都商务”微信公众号
 

首发经济以其新颖独特的消费体验,“解锁”更丰富的消费新场景。成都一波波首展、首秀、首店,都瞄准了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消费高峰。

成华区聚焦“FA 成都首发季”,在龙潭汽车城开启上新直播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的消费闭环。

5月1日起,成都高新区将连续五天推出“交子通兑券”“交子爆品券”等“五一”系列消费券,覆盖购物、文旅、餐饮等各领域需求,助力消费市场迅速升温。

新都区举办“潮玩新都‘锦’彩五一”活动,围绕蜀锦蜀绣非遗文化新品首秀展,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青白江区聚焦“国际消费”,亚蓉欧国家馆集结百余种进口商品,打造“即买即提”跨境购物场景,精准锁定中产消费群体。

此外,随着跨境游升温,跨境消费成为城市消费升级“主战场”之一。近日来,成都及时上新“即买即退”服务,提升境外旅客的消费体验。

成都SKP商业综合体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4月27日,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在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SKP商业综合体正式运行,推行当天即诞生首例“即买即退”办结服务,境外旅客现场领取到退税款。

次日,成都市郫都区,一位葡萄牙籍顾客在成都佛罗伦萨小镇名品奥特莱斯消费购物,也通过小镇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办理了退税。

“即买即退”在成都各区快速落地,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成都的商业魅力和价值,为蓉品“出海”创造有利条件。

跨业态联动 释放长效消费动能

各区域通过跨业态联动,将节日爆点转化为长效消费动能。

武侯区在玉林巷弄打造“非遗烟火市集”,以“九大碗”非遗宴席为核心,融合民谣演出、后备箱市集、美食地图发布,重现老成都生活,让游客沉浸其中。

新都区以“非遗国潮首秀+亲子挑战赛”破题,叠加家电、汽车、潮玩三重礼包,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转化的双赢。

邛崃市借“文君酒文化”破圈,推出酒王争霸赛、醉拳表演,结合“国潮音浪直播”“汉服夜宴”激活千年古城。

邛崃平乐古镇 图片来源:“醉美邛崃”微信公众号
 

金堂县联动户外观景、趣味挑战、稻虾垂钓和采摘美味等30余场全域特色项目,打造3条全龄友好的定制线路,提供文旅新体验。

这种跨业态联动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消费促进的单点刺激,形成从需求创造到场景承接的生态闭环,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消费增长的长尾效应。

扩大内需促消费,还要在氛围上多下功夫。假日期间,成都多区域推出“全周期攻略”,多措并举让消费升温。

新津区提前布局“全周期攻略”,景区门票、住宿折扣覆盖假期全程。

新津修觉山 图片来源:“新津发布”微信公众号
 

郫都区设计8条“非遗+美食”精品游线,串联战旗村、川菜博物馆,形成消费闭环。

双流区推出“赏花+文博+赛事”组合拳,通过体育赛事引流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

崇州市以“赶海”为主题,串联戏水、乡村集市、户外电影展映等多元化户外新生活场景,推出音乐会、丛林探险、潮玩集会、木雕大赛等系列活动,增强游客参与感、体验感。

从商圈到村落,从白天到黑夜,成都各区(市)县特色消费场景精彩纷呈,为市民、游客呈现一份全域联动、全业态融合的消费新图景。

区域“搭台” 场景为媒

消费,是成都当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6%的GDP增速。其中消费持续提振,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0%,比上年全年加快2.7个百分点,比四川省和全国分别高出0.8和1.4个百分点。

消费高增长,正是得益于成都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但在全国经济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成都维持消费活力,需要持续注入新动能、新业态。成都各区(市)县全力备战“五一”假日,层出不穷地打造各类消费新场景,逻辑就在于此。

成都各区域以场景为笔、消费为墨,在各个新赛道精准落子,力求将节日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从国潮非遗到运动社交,从街区焕新到跨境消费,每个区域都在用独特叙事争夺消费话语权,拼出一幅“千面成都”的消费活力图景。

在此过程中,各区(市)县深挖自身文化、商业等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IP,以政策杠杆撬动资源整合,最终形成“政府搭台、市民受益、消费增长”的假日经济生态。这些政策组合既有短期刺激,又包含长远考虑,反映出政府的用心和智慧。

文字丨刘旭强

封面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责编 赵博渊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