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Mobile:移动端 AI 应用渗透率过半,多个赛道释放出“用户红利”
QuestMobile AI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2025年3月移动端AI应用月活用户突破6.47亿,占全网51.4%。此外,插件型AI渗透迅猛,月活用户数环比增长26.7%。值得注意的是,各行业加速AI化,28.4%的核心互联网TOP20 App完成AI插件部署。随着用户规模增长,“AI红利”进入2.0阶段。
每经记者 可杨 每经编辑 马子卿
QuestMobile AI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3月,移动端AI应用月活跃用户已突破6.47亿,占全网移动端用户的51.4%。
这场由大模型驱动的产业级变革,正以AI(人工智能)原生App(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插件(In-App AI)、PC(个人计算机)网页应用等三种主流形态,重新定义应用市场的格局,也迫使传统行业加快对AI的吸收与适配节奏。
近日,QuestMobile(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总监陈燕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与会者分享时指出,从2023年互联网企业、AI科技企业、研究院等相继推出旗下大语言模型,国内大模型数量过百家,掀起了“百模大战”;到2024年12月,AI原生APP整体用户规模达1.2亿,传统App开启AI化升级和转型,开启了“AI应用爆发元年”;再到2025年,AI原生App中智能体超过10万个,涵盖8大类型,“60+”细分场景,可以说,AI应用已经走到了“生产力”的阶段。
原生App与插件形态共同发力,移动端依然是AI应用的“主战场”
从应用载体的角度观察,中国AI应用生态的三类主流形态已各自找到适配的落地路径:AI原生App专注深度场景整合,插件形态聚焦于传统App内的功能拓展,而网页端则稳步布局面向内容创作和效率工具的专业场景。
其中,插件型AI的渗透速度最为迅猛。截至2025年3月末,拍摄美化、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等行业的“AI化”进度分别为31.7%、18.8%和15.9%。
从2024年10月到2025年3月,插件型AI月活跃用户数从4.61亿跃升至5.84亿,环比增长26.7%。同期,原生AI App用户数增幅为12.6%,显示出传统应用升级为AI插件的路径在成本与速度之间达成了更优平衡。
这也与两类形态背后所耗费的Token计算资源相关。2025年3月,原生App的Token(模型处理文本时的最小单位)消耗达75万亿,是插件的2.4倍。
在现有App中叠加问答模式的“AI搜索”成为热门打法,以月活跃用户数量 TOP30的App为例,其中23个已完成App内的AI应用落地,共覆盖11类赛道,其中“AI搜索”赛道最为热门,吸引诸如微信、抖音等10家玩家入局,另有5个App涉足AI社交互动赛道、4个App涉足AI图像处理赛道。
当前,移动端继续成为AI应用竞争的主战场。在AI原生App阵营中,用户规模最大的四款应用均已迈入“亿级俱乐部”,其中DeepSeek(深度求索)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代表了AI科技公司推动的原生搜索引擎应用;小艺、小布助手和豆包则分别代表手机厂商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度整合尝试。
相较之下,PC端网页应用尚未出现亿级用户规模产品,但也已在效率办公和开发平台方向显现增长势能。例如百度文库AI助手、腾讯文档等,正在成为专业用户的辅助工具选项。
各行业全面推动背景下,“AI红利”进入2.0阶段
若说技术渗透尚需时间验证,行业态势则已然明朗。
截至2025年3月,QuestMobile数据显示,25个核心互联网行业中,已有28.4%的TOP20 (前20)App完成AI插件的实际部署。其中,移动视频、办公商务、移动社交、音乐、教育等高频行业走在前列,部分行业的TOP20 App中的AI插件普及率甚至超过50%。
拍摄美化、育儿母婴、医疗服务等行业则因其高度结构化的内容属性或垂直场景需求,在AI功能上具备天然适配性。例如拍摄美化行业中的App更易于引入图像增强与生成模型,母婴育儿类则天然适配个性化推荐与育儿顾问类智能体。
此外,AI升级的路径选择也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化现象。报告指出,多个传统行业中,不同企业已经走出完全不同的策略。一部分App选择局部功能“AI化”,通过插件快速实现落地;另一部分则以原生App重构使用逻辑与数据流转路径。
当前,原生App在长期用户粘性与场景深度上具备更强拓展能力。2025年3月数据显示,原生App在AI综合助手、AI搜索引擎等核心赛道上,使用频次显著高于插件模式,反映出在高交互场景中,原生形态更具体验优势。
在智能体布局层面,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AI原生App中的智能体数量已超过10万个,覆盖8大类目、60多个细分场景。从综合助手到学科教育,从图像处理到文案写作,涵盖了多个领域。
QuestMobile认为,随着“AI化”成为各行各业的趋势,各“赛道”正在释放出“用户”的红利。新用户涌入、用户流失率下降、用户黏性提升,这不仅是“实效”的基础表现,也意味着“AI红利”进入2.0阶段。
在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原生App行业发展迅猛,仅一个月时间,行业用户规模实现近翻倍增长,跨越了过去两年的增速,DeepSeek也打破了ChatGPT(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的纪录,成为史上用户量破亿耗时最短的厂商。
与此同时,App端的月活用户量从去年相对稳固的“三强赛”演变成了“三大梯队”。
其中,DeepSeek凭借1.94亿的月活跃用户数登顶第一,紧随其后的是1.16亿月活跃用户的豆包,二者基本稳居第一梯队;腾讯元宝、Kimi(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助手)位居“第二梯队”,月活用户量分别为4164万、1830万;即梦AI、文小言、纳米AI搜索位居“第三梯队”,月活分别为893万、887万、838万。
如果算上PC网页端、插件端的用户,目前AI的全网用户量已经突破6.4亿。同时,自2024年开始,行业核心玩家持续面临的新用户高流失率的问题,也在2025年初得到了缓解,头部玩家的持续活跃用户达到近70%。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78193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