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弟”干到“一哥”,股价已翻4倍 专访若羽臣董事长王玉:股价大涨后“我”睡不着了
2024年,若羽臣营收增长30%,归母净利润大涨95%,成为最赚钱电商代运营上市公司。董事长王玉将业绩增长归功于自有品牌业务快速增长及代运营业务稳定。他表示,2021年代运营行业转折点后,便思考破局增长乏力,选择做自有品牌。未来,自有品牌业务占比将超50%,他想把若羽臣做成优秀的品牌管理公司,但也担心不能兑现资本市场预期。
每经记者 舒冬妮 每经编辑 杨夏
若羽臣(003010.SZ,股价65.59元,市值107.59亿元)在电商代运营的地位变了,从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弟”一跃成为了最被看好的“行业一哥”。
4月底,若羽臣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收增长30%,归母净利润大涨95%,成为2024年最赚钱的电商代运营上市公司。近一年,若羽臣股价累计上涨超400%,也成为了行业中最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公司。
“自有品牌的业务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以及代运营业务稳定。”董事长兼创始人王玉将业绩增长归功于上述原因,他用五年时间将一个小众家庭清洁品牌做到5亿元规模。
但这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英雄故事,在一个十分拥挤的赛道中做出成绩并不容易。在过去看不到转型成果之初,王玉常常独自怀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他一边自我怀疑,一边埋头苦干,一边不停学习。
若羽臣业绩的高增长态势延续到了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上涨114%。但若羽臣还能独占鳌头多久?王玉如履薄冰。而股价大幅上涨更是让王玉开始睡不着觉。

“深圳创业板代运营公司第一股”的称号也许很快就要发生变化。目前,若羽臣的代运营业务占比已下降至约40%。如今的若羽臣在大健康、美妆个护、母婴、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已建立起竞争优势,除了代运营品牌拜耳、艾惟诺等之外,其还拥有多个自有品牌,包括家清衣护品牌绽家和保健品牌斐萃。
现在王玉的一半精力都放在自有品牌上,并将此视为公司未来主要增长点,他想把公司做成一个优秀的品牌管理公司。5月20日,若羽臣股价在连续上涨一周后,市值首次突破了100亿元。
从默默无闻到“行业一哥”
“只要做透一群人的需求,就不是小生意”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美妆行业第二大市场,以美妆业务为主的几家代运营公司先后上市,风头正劲,其股价、市值均处于历史高峰,宝尊电商(09991.HK,股价7.9港元,市值15亿港元)和丽人丽妆(605136.SH,股价14.9元,市值59.67亿元)市值均一度超过200亿元,而以代理母婴和保健品为主的若羽臣彼时显得默默无闻。
如今,若羽臣2024年净利润翻番,近一年股价翻了4倍,不仅是六家代运营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者,且超过排名第二的壹网壹创(300792.SZ,股价24.79元,市值58.74亿元)市值近50亿元。
王玉将业绩增长归功于“自有品牌的业务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以及代运营业务稳定”。在2024年财报中,若羽臣自有品牌营收增长90%,毛利率高达67%,远高于代运营业务39%的毛利率。
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王玉认为,2021年是代运营行业的转折点。
根据网经社数据,2021年电商代运营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9.9%,而2015年这个增速是90%。2016至2020年,电商代运营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42%、30%、23%、21%、17%。
彼时正值国潮新消费品牌兴起,主打外资品牌代运营的公司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以淘系为代表的传统电商行业的流量红利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抖音等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兴起。
一方面品牌收益在下降,另一方面投入在增加。“并且那时候大家都刚上市,都想着要当行业龙头,行业加剧内卷。”王玉说。
2021年是若羽臣自2020年9月IPO(首次公开上市发行)后的首个完整财年,该年公司净利润下滑67%,这年也是王玉压力最大的一年。在几大冲击下,代运营行业业绩集体下滑,他越发觉得代运营的路不好走了。
他想清楚一个关键问题:代运营不是一门具备规模效应的生意。“项目越多,需要投入的人员越多,管理压力增大,成本也增加;另一方面,实际并没有那么多足够好的团队来服务客户,所以不能盲目扩大规模,不能一味追求更多新客户。”王玉解释。
如何破局增长乏力?王玉的答案是做自有品牌。他想做自有品牌的心思甚至更早,早在上市前的2019年,王玉就已经在为自有品牌做准备。
“不同于全球任何一个市场,中国市场之大,一个再细分品类,只要做透一群人的需求,就是不小的生意。到现在为止,今天的消费市场仍有非常大的机会,还有很多用户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这是王玉的理由。
绽家年营收近5亿元
才有了做自有品牌的底气
王玉想打造的,是品牌矩阵,是一家优秀的品牌管理公司。
2020年底,若羽臣首个自有品牌绽家上市,主攻家庭清洁(家清)赛道。背靠天猫的渠道运营优势,绽家在第一年也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此,但第一年没有“理所当然”地赚钱,而是亏损了上千万元。
王玉在回归代运营和咬牙坚持间反复挣扎。“自有品牌到底能不能成功?家清这个生意到底能不能做大⋯⋯当时做决定的时候没有那么犹豫,就觉得自有品牌充满机会,但做完一年后,也怀疑过这个决定是不是对的,甚至那时候发现代运营行业其实挺好的,要不要就继续做代运营。”
王玉坦然承认,在过去几年一直在传统代运营业务和自有品牌业务两者间做平衡,“平衡实际上意味着没有完全想清楚。在整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大业务板块,如何保证自有品牌充分投入,还能实现原有业务的增长,包括团队的投入,要不要增加人,要不要收缩团队等等,也出现过一些摇摆”。
直到2024年,绽家年营收近5亿元,王玉才有了点底气。回过头来,他说:“生意做得不好,是不是就意味着选择错了,就要放弃?不是的,这个事情需要不断地尝试。”
他也没有想到,在市场都在追求大众平价的标签时,定位中高端的家清品牌绽家,能在5年时间就做到近5亿元营收规模。如果非要总结秘诀,王玉说最重要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做到真正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和迭代产品。
“我们通过旗舰店、直播间,不断收集用户的反馈,以此调整我们的产品,我们每天都在大量地看用户评价⋯⋯当初做洗衣凝珠的时候,用户评价说不香,我们反思,‘香’也是有几个步骤的,第一打开盖子的时候,第二打开洗衣机的时候,第三晾晒或折叠衣服的时候,第四是从衣柜拿出来穿衣服的时候,整个过程都有用户体验,所以我们研发的时候通过原材料和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王玉表示,产品经理每周例会汇报的核心内容就是用户评价,新品没有评价,就看竞品的评价。在他看来,用户评价里藏着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这也成为了他投资新消费品牌的首要考虑——产品是否给用户带来新的价值,是否满足用户真实的需求。

2024年年报显示,若羽臣代运营、品牌管理和自有品牌业务在总营收的占比分别为43%、28%、28%。作为代运营行业最被看好的公司,其代运营业务收入占比却不足一半。按照王玉的规划,自有品牌业务占比近年来还会不断提升,未来占比甚至超过50%。
做代运营、品牌管理、自有品牌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品牌到底归谁所有,王玉要的,不仅有属于自己的王牌品牌,还要有庞大的品牌矩阵,他希望若羽臣可以成为一家优秀的品牌管理公司。
接待投资人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股价不断上涨,睡不着了
资本市场很快关注到了逆势增长的若羽臣。
之前,王玉还不至于太焦虑。但当公司股价不断上涨的时候,王玉开始睡不着了。
2024年9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400%,公开接受的券商机构的投资者调研活动7次,超过上市以来的总和。公司接待的投资人一个接着一个,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
随之而来的也有资本市场的质疑,家清赛道已有蓝月亮、立白等巨头,绽家能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什么第一个自有品牌刚刚跑出来,就着急拓展一个新品类?销售费用激增,新的自有品牌仍需投入,高估值下的业绩如何持续兑现?
在品牌管理和自有品牌方面,王玉已经有充分的思考。未来会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同时也会和已在服务的客户品牌做出区隔,“如果客户在这个品类上做得已经很好了,(这)是我们做一个新品牌的重要评判,能(做出区隔)就做,不能就不会做一样的产品”。
但做什么、不做什么,没有绝对的临界点。“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做梳理,比如代运营业务向品牌管理升级,甚至和自有品牌一起,整体放入公司的品牌矩阵。”王玉说。
除了绽家,口服抗衰品牌斐萃是若羽臣的第二个重点自有品牌。王玉表示:“中国的合成生物学处于全球领先,通过自有品牌和全渠道的运营能力,可以快速放大中国的这些优势,自有品牌的生意已经看到一些成效了。”
对于2024年销售费用大增近40%,市场对若羽臣有以营销换营收的质疑,王玉也回应称,随着对自有品牌加大投入,销售费用增长是业务转型的必经过程,从利润增长结果来看是好的,并且公司内部对费用也一直有严格控制,未来会有所下降。
在他看来,做品牌产品、内容及营销能力缺一不可,渠道只是入场券,未来在品牌管理和自有品牌方面都还大有可为。现在,自有品牌的管理占了王玉一半的时间,他想再干30年,直至若羽臣成为一个优秀的品牌管理公司。
不过,市场的认可来之不易,他也担心不能兑现资本市场的预期。“如果有一天股价、营收增速掉下来了,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自然规律,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一直高增长,但我们会努力去实现高增长。”王玉称。
除了公司工作,王玉没有太多其他社交,他对外参加最多的活动是去商学院,交流最多的人是老师和同学。他几乎每个月都在上商学院,每个月三到七天,也会国内外到处飞。这个习惯从公司上市以来保持到现在,他说,人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补足自己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