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为平台收费立规矩 推动平台与经营者共同繁荣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围绕平台收费遵循原则、降低经营者负担、规范收费行为等关键方面作出规定。长期以来,“平台主导收费规则制定、经营者被动接受”是普遍现象。在这一背景下,《指南》的核心价值在于明确收费与服务的匹配关系,以保障平台和经营者间的公平交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平台不得滥用规则制定权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当前,平台收费名目繁多,涵盖佣金、抽成、注册费等,但多数经营者对各项收费对应的服务内容并不明晰,即便质疑收费合理性,也面临高昂的申诉举证成本。对此,《指南》明确要求统一收费项目的名称与描述,确保收费规则清晰易懂、标准计算简便,并对保证金收取进行严格限制,规定非必要不得收取,严禁挪用占用,且不得设置不合理退还条件。这一系列举措将推动不同平台收费规则走向统一,促进平台间有序竞争。
第二,收费规则制定需充分吸纳经营者诉求。平台基于生态构建与竞争考量,有制定规则的必要性,但规则的细微变动都可能对经营者产生重大影响。《指南》为改变这一局面提供了可能,其明确规定,平台修改收费相关协议或规则时,需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公示修改内容与理由,公示期不少于7日。此举能够汇聚分散经营者的力量,通过更均衡的利益博弈,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第三,平台应杜绝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歧视性收费。平台与经营者之间天然存在信息差,经营者仅掌握自身数据,而平台则掌控用户及经营者竞争对手的全量数据,这使得平台能够借此实施差异化定价,以获取更高收益,这也是平台收费饱受诟病的根源。《指南》对此明确禁止,要求平台不得对同等交易条件的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确保同类商家在公平的收费环境下,只能通过提升商品品质与服务水平获取更多订单。
第四,平台不得凭借流量分配权强制经营者交易。平台常将流量与商家参与打折、满减活动,或购买无实际价值的服务挂钩,虽未直接对流量收费,实则构成变相强制交易。《指南》针对这一问题强调,平台开展宣传推广等活动应遵循平等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经营者参与并收费,未经协商一致不得临时加收促销费用。
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唯有保障平台与经营者之间的公平交易,市场才能有序运行。《指南》为平台收费划定规范,也为平台的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稳定的收费环境有助于增强经营者信心,促使其以长远眼光开展经营,随着经营者的不断成长壮大,平台也将获得更坚实的发展根基,最终实现双方的共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