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快评︱金浦钛业战略性退出钛白粉行业 资本热捧后业绩兑现才是关键

转型初期的涨停或许是情绪修复的开始,但能否真正走上业绩反转之路,仍取决于金浦钛业在新赛道上的执行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炒概念易,做实业难,真正的“重生”,始于热度之后的冷静落地。

每经评论员 贾运可

金浦钛业(SZ000545,股价3.05元,市值30.1亿元)7月14日晚公告称,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等方式,购买利德东方100%股权,并配套募资,全面剥离原有钛白粉业务,转向橡胶制品领域。7月15日,公司股票复牌。这标志着金浦钛业正式启动战略性转型,退出已深耕多年的钛白粉行业。

在产业周期波动与自身结构性劣势夹击下,金浦钛业近年来持续亏损,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元至1.86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亏损2000万元,亏损额大幅增加。面对成本高企、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疲软等行业困局,公司不得不放弃不具备资源与规模优势的硫酸法钛白粉业务。这场“断臂求生”式的转型,尽管仓促,但显然是被迫之举,也折射出资源型企业在高强度竞争中的生存压力。

此次交易看似复杂,实则是一场典型的“主营业务置换”。从披露信息来看,金浦钛业将以自有资产置换对方股权的等值部分,再以股份和现金弥补差额,并通过定增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未发生变更,重组实质上更像是一场“类借壳”运作,既谋求脱困,又维持控制权,操作空间大,也对监管透明度提出更高要求。

至于转型后的业务前景,仍需理性评估。利德东方主营橡胶管路与密封减震件等,服务于汽车、轨交等下游行业。从产品结构上看,市场需求稳定,但同样存在行业集中度高、技术门槛中等、对宏观经济敏感的特点。金浦钛业是否具备足够的整合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是实现真正转型的关键;毕竟,从原材料化工跨入制造终端,不仅是逻辑的转变,更是体系的重构。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公司股票7月15日复牌后“一”字涨停,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战略转型的积极预期。经历长期亏损后,金浦钛业估值已跌至底部,而本次重组带来的主业切换,被不少投资者视作“重启按钮”。利德东方所处的橡胶制品行业下游覆盖汽车、轨交等多个稳健板块,相较于疲弱的钛白粉行业,具有更强的需求韧性。短期看,转型概念释放出的“想象空间”在市场中具备催化效应。

不过,情绪亢奋并不代表风险解除。新业务的接管整合仍需时间磨合,橡胶制品行业本身竞争激烈,价格弹性有限,盈利能力能否在财务报表上快速体现,还需观察。对投资者而言,转型初期的涨停或许是情绪修复的开始,但能否真正走上业绩反转之路,仍取决于金浦钛业在新赛道上的执行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炒概念易,做实业难,真正的“重生”,始于热度之后的冷静落地。

责编 贾运可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