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0元奶茶、爆单弃领……即时零售补贴盛宴,还能撑多久?

对于当前的补贴大战,如果放任其演变成新一轮的内卷,不仅会损害各方的利益,更会扼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需要的不是“0元奶茶”式的短暂刺激,而是健康的商业逻辑。

每经特约评论员 毕舸

近日,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祭起补贴大旗,在即时零售的战场上激烈厮杀,争夺更多市场份额。一时间,“0元奶茶”“16.18元小龙虾”等诱人福利层出不穷,消费者仿佛迎来了一场盛宴。然而,这场盛宴持续下去,会将整个行业带向何方?

从媒体报道中能看到,不少地方出现了“0元奶茶”引发门店爆单的现象。厦门一家茶饮店的店长眼睁睁看着过夜饮品被倒进垃圾桶,南昌某蜜雪冰城门店近30杯奶茶无人认领。“薅资本羊毛”的狂欢已异化为资源浪费,当消费者为“免单”冲动下单却弃领,这样的补贴并非在满足大众需求,而是在制造伪需求。

对于骑手而言,订单量激增看似意味着收入会大幅提升,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隐患。骑手们疲于奔命,工作强度大幅增加。一位饿了么骑手告诉记者,他在7月12日当天送了大约80单,身边有的骑手甚至送了100单。按每单15分钟的配送时间计算,80单就需要20小时不间断地奔波。长期维持这种高强度工作,无疑会带来极大风险。

对于中小商家来说,参与平台补贴能带来流量红利,但背后也需付出诸多代价。因为商家也要分担一部分补贴成本,不少奶茶门店可能面临“增量不增收”的情况。而且,大量订单集中涌入,可能导致商家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消费者口碑,对商家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商家在享受补贴带来的短期订单增长时,需要考虑这种模式是否会对自身品牌形象和长期盈利能力造成损害。当补贴结束,订单量减少,商家能否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恢复正常的盈利能力存在疑问,这种不确定性会对中小商家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平台自身更是承受着巨大压力。高额补贴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这会让平台短期盈利承压,股价也可能受到冲击。例如,摩根士丹利预计,阿里巴巴在相关业务上的投入已达约100亿元,且未来投入可能进一步增加,这将导致其短期盈利下滑。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投入巨资进行补贴,但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能否真正带来长期的用户忠诚度和市场份额增长,其效果令人怀疑。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战争正在波及整个零售生态。目前,拼多多、快手电商等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它们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已经被间接侵蚀。如果竞争压力层层传导,“抖快拼”也按捺不住加入战团,那么这场战争无疑将会演变为全行业的内卷。一旦价格战愈演愈烈,不仅会挤压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还会破坏行业的创新动力。

即时零售的终极价值,应该是让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得优质商品,让商家更高效地触达目标客群,让骑手获得更有尊严的劳动回报。但当补贴战演变成零和博弈,单一的订单数据增长取代了价值创造,这样的模式显然难以真正为各方带来长期利益。

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这场补贴战演变成新一轮的行业内卷,首先,平台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来吸引用户。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防止市场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可以设立最低服务标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加强对商家和骑手的保护,避免他们在价格战中成为牺牲品。

对于当前的补贴大战,如果放任其演变成新一轮的内卷,不仅会损害各方的利益,更会扼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需要的不是“0元奶茶”式的短暂刺激,而是健康的商业逻辑;不是靠补贴撑起的一时繁荣,而是基于价值创造的持续增长;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骑手、卖家、平台乃至整个行业的长期共赢。

 

责编 贾运可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