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成都这4个产业要冲千亿级和万亿级丨成都投资智能体

「 关于我们 」

作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财经智媒,每日经济新闻立足自身专业性、优势资源和AI应用战略,基于自研“雨燕智能体平台”,打造“成都投资智能体”产品,旨在为关注成都投资机遇、营商环境和经济动态的企业、就业创业人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报与观察分析,建立投资对接服务平台,欢迎持续关注!


图片


成都投资观察

新机遇!成都这4个产业要冲千亿级和万亿级

成都天府软件园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9月22日,距2025年收官100天之际,成都市召开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了下一步产业链建设的重点方向。据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局长、主任赵春淦介绍,1—8月成都市12条制造业产业链中8条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今年将新增2条千亿级产业链。下一步,成都还将通过“企、群、园、新、制”五个要求,强化链群协同,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成都一直致力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通过“链长制+专班”模式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截至2025年7月,全市重点监测的7268家产业链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利润总额增幅达12.2%。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此次推进会释放的两个关乎未来动作的信号尤其值得关注。

其一,是两条新的千亿级产业链即将诞生,并且都是制造业。一条是新型显示,一条是集成电路。

先说新型显示,成都已被纳入国家新型显示重大生产力布局。从数据上看,其产业规模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增长,2024年成都显示产业营收862亿元、同比增长21%,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40亿元、同比增长22%。今年5月,总投资630亿元的国内首条第8.6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京东方成都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提前4个月启动工艺设备搬入,创下全球同世代产线建设效率新纪录。大项目带动下,今年产业规模将实现破千亿,同比增长20%。

而集成电路方面,成都在计算、通信、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已经聚集了相关企业400余家。其中,培育成都海光、新易盛等链主企业11家,规上企业172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2024年,实现营收830亿元,同比增长18%。

目前,成都的重点产业链共有16条,随着两条新千亿产业链即将诞生,规模扩张的同时也为相关企业释放出诸多机遇信号。例如显示巨头京东方领头的新型显示,未来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参与其中,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创新优势。集成电路重点聚焦的特色工艺、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等细分领域,也将是招引企业的重要阵地。

其二,面对产业链规模和质量的新变化,成都也期望打造更多万亿级产业集群。目前,成都已有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下一步将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两个产业加快形成万亿级产业链。

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领域,在成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成都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51.9亿元、增长11.4%,正积极培育提升国家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实际上,从基础软件到高端应用,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例如,基础软件领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是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则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推动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正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目前,成都软件产业已覆盖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5大领域关键软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今年以来,成都已开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系列供需对接10余场,促成龙采科技西南运营结算中心等软件相关合作项目。同时,与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重点推进鸿蒙生态、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而在文旅产业方面,成都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唐小峰表示,成都将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成都东部新区天府奥体公园等12个文旅园区优势互补、差异发展、协同并进、集聚发展,力争再招引一批高能级的文旅项目,打造一批标志性的文旅场景,策划一批更出彩的文旅活动,创建一批高等级的文旅品牌,进一步深化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成都产业链建设的推进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投资机会。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产业链的完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因此,关注成都的企业可抓住这一契机,积极融入产业链建设,实现自身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区域、部门、国企动态

◎ 9月24日,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会见金山软件集团CEO邹涛一行。会见中,双方就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文创等领域产业合作,加大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布局,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提能升级,助力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交换了意见。(来源:成都高新)

◎ 9月21日,新都区委副书记、区长董云帆会见四川仨川航空、腾讯青藤、安东科技、西门子航空航天事业部等企业负责人,围绕航空产业发展以及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来源:新都发布)

◎ 9月20日,崇州市委书记陈茂禄专题研究全市抓项目促投资工作,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部署安排奋力冲刺全年投资目标任务。(来源:今日崇州)

◎ 9月22日至24日,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在成都举行。参会企业中,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共150家,创近年来新高。在本次活动中,成都市投促局积极沟通对接有关省级部门,统筹联动市级相关部门及全市招商力量主动出击,全市共签约重大项目100个,协议总投资超1100亿元。(来源:投资成都)

◎ 9月24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能汇京蓉·园创未来”京津冀-成都“立园满园”先进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对接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发布了《京津冀-成都“立园满园”先进能源和新材料产业对接场景机会清单》,共收录126条机会信息。活动中共签署8个项目投资落地意向协议。(来源:成都经信发布)

◎ 9月25日,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和金堂县组织一批代表性企业,赴芬兰、丹麦开启为期5天的经贸交流与科技对接活动。围绕可再生能源、智能穿戴、医药健康、科技创新、光纤通信等前沿领域,精准链接企业、机构与科研资源,推动合作。(来源:开放成都)

民营经济动态

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具身科技“天行者2号”正式发布

发布现场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9月24日,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西南地区首个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正式发布。据介绍,作为四川具身科技从0到1全栈自研的第二代产品,“天行者2号”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爆发轻量化关节模组与全身级运动算法,在整体灵活度、运动控制算法和人机交互方面实现颠覆性提升。

当天,四川具身科技与中国电信、京东、腾讯科技、阿里云、百度云、成都华微电子等生态合作伙伴,及华高场景、美迅达、华睿等场景合作伙伴在发布会现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举行“AI机器人智慧巡检场景孵化基地”揭牌仪式,共同推动四川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发展。

此外,发布会上,四川具身科技还重磅预告,将于年底推出全国颠覆性情感陪伴人形机器人——“爱湫”。它将融合情感计算与康养应用,面向银发经济与家庭陪伴场景,其问世将填补人机情感交互领域的空白,为康养机器人发展提供“四川方案”。

四川具身科技的快速发展,显现出成都高新区机器人产业良好的生态。目前,成都高新区构建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完整的产业链条,区内机器人领域重点企业超30家。已建成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平台33个,包括3个国家级中心、5个省级实验室,为产业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提供核心支撑。同时,出台支持力度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14条”专项政策,并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园区天府智谷(诸葛空间),通过“空间集聚+生态培育+场景开放”联动机制,已吸引一批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入驻。金融支持方面,设立100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专业母基金,并已储备超过70亿元的子基金。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可重点关注成都高新区的投资机会。

营商环境观察

温江区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助力“温江造”康复机器人提速上市

企业服务现场 图片来源:“金温江”微信公众号

近日,成都市温江区药品医疗器械申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申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位于温江高新区的四川浩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的生产筹备与后续需求。

四川浩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温江两年,与多家国际知名康复医疗设备企业达成合作,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的康复机器人在温江实现国产化生产。去年,申报服务中心在深入开展“进解优促”工作过程中,得知企业着手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工作后,主动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申报指导,包括注册流程优化、申报材料完善以及医疗器械法规培训等专业服务。

“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标志着这一国际先进的康复设备成功实现国产化。相比以往拿证时长,该产品获批仅花了半年时间,使得‘温江造’康复机器人得以更快上市、更早惠及患者。”

自去年年底成立以来,申报服务中心探索建立“早期介入、持续跟踪、主动服务、研审联动”全方位药械审评审批服务工作四项机制,更好服务企业高效获证、发展提速,助推“立园满园”。今年以来,该中心已帮助药品、医疗器械企业获证59份,知识产权专利申报21件。据了解,2025年温江高新区企业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及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数量持续增长。

对于药械企业来说,早拿证意味着产品能早进入市场、早获得效益。如何提高企业拿证的速度?申报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全面掌握区内药械企业经营动态、产品管线及发展诉求的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在产品注册、分类界定、优先检验等需求构建“快速响应”模式。例如,对有跨省注册变更需求的企业开通省局直通渠道,为企业搭建优先审评、产品检验快速通道,加快拿证速度;对重点创新型企业,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提速产品进入临床试验、获证;对刚成立不久的小微企业,在注册申报、产品检验、厂房选址布局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帮助企业早获证、早盈利。

此外,申报服务中心还依托“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成都医学城工作站”专家优势,与“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建立高效沟通桥梁,提升检验服务效能。

成都“进解优促”工作开展已满一年,对各区(市)县来说,下一步要继续做实做细该工作,构建服务增效、要素赋能的发展生态,就要紧扣企业需求深度发力。申报服务中心以审批“加速度”助推温江企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区域投资情报

◎ 9月25日,2025年成都市金牛区文商旅融合发展(上海)推介会在上海举办。活动汇聚了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上海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上海三联、复星体育、追觅科技等多家文旅、竞技、新消费龙头企业及产学研机构代表。

活动中,金牛区作赛演产业详细推介。2024年,金牛区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215亿元,占GDP比重达12.5%;全年接待游客2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5亿元,为赛演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活动现场,金牛区正式发布“赛演营城”发展战略,明确了“三步走”目标:2026年,聚焦“建体系、搭平台”,初步建成西部赛演产业集聚引领区;2027年,聚焦“育龙头、优配套”,基本建成带动西部、辐射全国的赛演消费创新引领区与产业融合高地;2028年,聚焦“塑品牌、提能级”,基本建成全国赛演体验新高地。

据悉,金牛区有各类赛事演艺场馆40余个,涵盖从百人LiveHouse到万人大型场馆的全场景承载能力,是西部唯一具备全要素场地条件的区域。2024年,全区赛演票房收入超6亿元,大型活动带动商圈日均客流增长40%,关联消费约26亿元,举办大型演出活动70场,中超联赛等国际顶级赛事33场,观演观赛总人次突破200万。(来源:投资金牛)

◎ 9月23日,成都东部新区举行“产业兴东·智创未来”科技成果应用场景(智慧治理及智慧民生专场)发布会,聚焦智慧城市建设,首次集中发布涵盖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治理三大领域的十大科技成果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对于这些场景的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将采取设备采购(租赁)、解决方案采购、合作商业运营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向全社会优质科技企业敞开大门,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的企业积极参与。(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扫码查看《成都东部新区科技成果运用场景清单》

◎ 9月23日,华美节能科技集团西南总部项目正式落地成华区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据介绍,华美节能科技集团是中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标志性企业,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首位。此次落地的总部项目位于北湖片区滨湖商业区,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将借助紧邻北湖生态公园的区位优势,发展总部办公、星级酒店和品质商业等多功能组团。(来源:成华发布)

◎ 9月22日,成都市召开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据崇州市相关负责人会后介绍,崇州今年全力构建“产业链工作组+驻点招商工作队”前后台联动机制,推动电子信息、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已经落地比亚迪电子、国星宇航、北京方硕等重大产业化项目21个,总投资166亿元、增长135.8%。(来源:今日崇州)

◎ 9月21日,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并揭晓多个榜单。其中,彭州市上榜2025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系四川唯二、成都唯一入选县市。此外,据9月22日国家认监委公布的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彭州市氢能产业融合试点成功入选,同样是成都唯一,标志着彭州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迈入国家层面支持。(来源:彭州发布)

企业每周必读

◎ 据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成都将于9月29日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办“政企携手·合作共赢”——重大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供需对接会。届时,相关市级部门、区(市)县、市属国企将携300余个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向社会各界开放建设施工、设备材料、投资合作、运营服务、技术咨询、招商招租等7类合作机会。本次活动报名参与企业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0家,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17:00。有意向参会的企业可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

◎ 9月25日,成都“进解优促”面对面——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专场活动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62家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代表与20余家市级部门、投资机构负责人围坐一张张“产业生态圆桌”,展开深度对话。这是全市“进解优促”提档升级后的首场重点产业链企业专场活动。

据悉,成都于近期推出“进解优促”升级版,重点聚焦产业链企业共性需求确定活动主题,通过网上公开发布、企业自主报名,在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探索“每天有局长坐班、每周有链长接待”,做到“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围绕全市各个重点产业链,成都还将建立“1+7+365”服务机制,即1场“进解优促”面对面线下活动,为期一周7天的产业链重点企业诉求“攻坚周”,全年365天常态化的问题“收集、转办、协调、督办、反馈”全闭环机制,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共谋发展。

本期编辑:赵博渊

封面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图片



特别说明

“成都投资智能体”产品内容由每经自研“雨燕智能体平台”以成都市及各区(市)县官方政务源、权威媒体等信息构建“成都投资知识库”,运用AI大模型技术生产制作,经由人工审核、编辑、校对后进行发布,后续我们还将不断迭代智能体平台技术,完善产品制作流程,欢迎大家关注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技术支持:成都每经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智力支持:每经智库

欢迎扫码关注“区域竞争力”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成都投资信息


责编 赵博渊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