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 | 马斯克挑战1万亿美元天价薪酬,他到底在“挑战”什么?
特斯拉11月6日股东大会将表决马斯克“天价薪酬方案”,该方案以10年为期,设定12项目标,完成则获12%股权,市值或达1万亿美元,但市值未达2万亿则无薪酬。目前部分股东反对。马斯克或为更多控制权,其以“第一性原理”思维开拓未知领域,该方案投票关乎创新价值评估,揭示了创新时代需平衡制度理性与非凡价值创造空间。
每经评论员 徐肖逍
这或许是商业史上最雄心勃勃、也最富争议的一份薪酬方案,但它同时也可能是一场关于制度理性与企业家疯狂创想的深层博弈。
特斯拉股东大会即将在11月6日举行,将就马斯克的“天价薪酬方案”进行表决。该方案以10年为期,设定了12项分阶段运营目标。马斯克每完成一项任务,即可获得约占特斯拉市值1%的股票。若全部达标,他将获得12%的股权,届时他手中的特斯拉股票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早在9月5日,特斯拉董事会已批准这项“为一位开拓性、雄心勃勃且独一无二的CEO(首席执行官)设计的超级雄心勃勃的激励方案”。当然,即便股东大会批准,马斯克要拿到天价薪酬也将面临艰难挑战。
具体来看,运营目标涵盖四大核心领域,累计交付2000万辆特斯拉汽车(自首次交付之日算起);人工智能机器人销售量达100万台;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车辆突破100万辆;FSD(完全自动驾驶)订阅用户增至1000万。此外,特斯拉调整后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需从2024年的17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增幅超20倍。而且,如果特斯拉市值未能在10年内达到2万亿美元,马斯克将拿不到任何薪酬。当前,特斯拉市值约1.09万亿美元。
特斯拉董事会将上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运营目标描述为“登陆火星式里程碑”。目前,仍有一小部分机构及个人股东对此方案表示反对,原因或在于其金额过高,或认为该方案未能充分惠及股东利益。
真正值得追问的是:马斯克为什么会祭出这个“天价薪酬方案”?
他是想要更多的财富吗?作为连续四年蝉联《福布斯》世界首富的人,马斯克已经站在这个星球的财富巅峰,是首位身家突破4000亿美元的富豪。金钱对他还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
也许他想要更多的控制权?资料显示,马斯克目前持有特斯拉约12.8%的股份。如果他能成功获得上述股票,持股份额将接近25%,这也是马斯克认为的“安全底线”,能保证对特斯拉的影响力和控制权。如果是这样,这就并非简单的薪酬谈判,而是马斯克以其灵魂人物身份,与股东会进行一场权力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特斯拉曾为马斯克设定了类似薪酬计划,马斯克提前数年便完成了这一目标。然而,马斯克本该获得的500多亿美元天价薪酬,最后遭到美国特拉华州的一名联邦法官否决。
这次的“天价薪酬方案”更上层楼,似乎已经很难用财富、权力来衡量。显然,马斯克在挑战自己。董事会之所以愿意这么做,可能也是将马斯克视为一位“超级雄心勃勃”的独一无二的开拓者。
众所周知,马斯克是这样一位勇于挑战不可能的企业家。他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冒险天性。在他的商业实践中,无论是布局商业航天还是制造电动汽车,都是极少人开发的“空白地”,也意味着极高的试错成本与失败风险,其中有敢于押注长期愿景的商业魄力。
最富于挑战的是,他提出“去火星,并永久定居”,这是很多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场景。马斯克将巨额投资指向这个终极目标,让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负责航天运输,以SolarCity获取能源,再用特斯拉解决交通,共同拼合成人类移居火星的完整版图。
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所说,企业家通过整合生产要素(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供应源和新组织形式)打破经济均衡,引发新旧产业更替的动态循环。马斯克就是“颠覆式创新”的一个极端例证。
难能可贵的是,马斯克拥有强大的执行力,善于开拓新路径,将狂想变为现实。这份执行力源于他的“第一性原理”思维方式:善于回归事物本质进行思考,摒弃“历来如此”的路径依赖。
比如,SpaceX用可回收火箭颠覆了航天发射市场。在SpaceX出现之前,因为价格高昂,航天航空探索主要由国家主导,很少有商业公司敢涉足。通过成功回收和再利用推进器,马斯克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太空探索变得更加经济可行。
马斯克的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将“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系统性能力。通过“第一性原理”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以承担巨大风险的勇气开拓未知领域,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构建更宏大的技术愿景,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创新范式。
但是在既有的制度与天才的创想之间,必然存在冲突。当传统治理结构试图以标准化规则约束突破性创新时,可能忽视非凡价值创造的独特路径。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的投票,不仅关乎个人财富分配,更是对创新价值评估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即如何在标准化治理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寻找动态平衡。无论特斯拉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如何,这场博弈本身已经揭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既需要保护制度理性,又要为非凡价值创造保留必要空间。
对于特斯拉来说,即便马斯克没有实现他雄心勃勃的目标,企业似乎也不用损失什么;而对于马斯克来说,他需要用这个天价薪酬方案激励自己。如果狂想变成现实,他就又可以证明自己突破极限,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原创
每经头条
每经热评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