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微评

李迅雷(经济学家)

上世纪90年代初,物价并轨,物价先涨后跌;上世纪90年代中,汇率并轨,汇价先涨后跌;如今利率市场化,估计利率也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股市未来上升的动力或来自两方面:一是估值层面的利率下行;二是心理层面的改革超预期。至于公司盈利驱动或经济前景改观驱动,我短期内看不到。

屈宏斌(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中等收入陷阱的起因之一是过早地强调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由于多数中低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中低端制造业,劳动力等资源转向中低端服务业后大幅拉低了劳动生产率增速,使劳动者实际收入增长缓慢。当然,高端服务业的生产率并不低,但中等收入国家的多数劳动者受限于教育程度,与高端服务业无缘。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

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未来十年,全球制造业仍是最重要的发展引擎和创新源泉,因为只有制造业才可能产生重大的技术创新,反过来,新技术革命也可以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乃至竞争格局。因此,“中国消费”不能取代“中国制造”,“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不能改变。但如果没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人才,技术和产业升级肯定上不去,所以未来最大的投资还是教育和人才。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