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合作治理大气污染 天津油品将向“京标”靠拢

每经实习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为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北京与天津在多领域开展协同合作,其中一项重要议题,为区域环保联动。

23日,京津两地在天津市签署协议,从多个方面推出一揽子计划,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在改善环境方面,将建立京津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环境监测能力项目合作,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预案。

单从环境保护来看,此次京津两地的携手合作为区域性的环境保护迈出了重要一步,业界专家称,京津合作只是一个尝试,如果将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也纳入合作范围之内的话,对于该区域环境的改善效果将更加明显。

天津将向“京标”靠拢

根据上述协议,提升车用燃油标准、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将成为促进京津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措施。

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北京地区采用国V的燃油标准,天津市直到今年年底之前才全面供应国Ⅳ车用汽油。然而,天津和北京地理位置较近,每天都有大量的交通运输往来,提升天津燃油标准也变得更加必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移动源污染控制研究室副研究员岳欣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天津油品向北京靠齐,需求很明显。”

一位不愿署名的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未来天津的各项排污标准,肯定会进一步向更高的“北京标准”看齐。

协议还包括:建立京津环境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预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环境监测能力项目合作,探索建立重污染天气的应急联动预案。

对于此次京津合作在环保方面的意义,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给出了较高的评价。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种省份之间做的省际合作,加强联防联控,(为区域的环境保护)迈开了很好的开端。”

协议提出,加强两市重点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合作,探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置换、交易方法,建立基于水质目标改善的管理制度和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合作机制,进一步改善京津地区的水环境。

协议指出,加强京津PM2.5污染治理合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压减燃煤、减少工业排放。

在节能减排方面,北京走在全国的前列,尤其在燃煤的年消耗总量上,两城市之间落差明显。根据之前的规划,2015年,北京市燃煤总量将下降到1500万吨。而天津却是提出与2010年相比,将增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

未来天津会不会调低燃煤的消耗总量?对此,骆建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京津能源结构能不能调整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需要考虑天然气管网问题。

河北未纳入 成效打折扣

此次北京和天津两地政府签署协议,并没有将河北拉入进来,专家称大气污染等环境治理方面的成效或许会大打折扣。

骆建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京津合作)是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对它的意义也不要期望过高,我觉得还需要更广泛区域的合作机构出来。”

据了解,北京市的供电主要来自于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电厂,在北京开展能源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北京市原有的重污染企业也有相当部分迁到河北,再加上河北地区本身的产业结构的分布,在整个京津冀地区,河北的排污问题远远高于北京、天津,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贡献更大。

岳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在京津冀地区,河北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无论是机动车的污染物排放量还是黄标车的保有量上都比较多,油品标准和排放标准如果能在北京、天津、河北这么大的范围内做联动的话,或者实现区域标准一致的话,效果肯定会非常突出。

但是,此次京津合作并没有将河北邀请进来或有自身的难处,骆建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北京和天津合作相对比较容易些,利益关系牵扯的不是太多,但是河北是北京的上游,与其合作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磋商安排,包括生态补偿等。”

未来区域之间的环境合作可能将更加广泛,据骆建华介绍称,京津合作是为区域合作做一个示范作用,将来比如说珠三角,香港、深圳、广州,上海、浙江、江苏等,这些城市之间也会开展区域之间的环境保护合作。

另外,此次京津合作除了设计改善环境方面,还包括加快金融一体化进程、产业转移和对接、打造教育科技和研发高地、深化陆海空航运物流、加强人才共享互通、推进文化旅游会展融合发展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合作重点。

责编 何建川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