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微评

每经编辑 如光伏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我国已悄然进入“高成本时代”,仅靠短期刺激政策效果越来越有限,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等产业是未来发展趋势,企业要通过绿色转型提高产品和产业的附加值。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在美元升值和亚洲货币竞争性贬值背景下,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一、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必要时可适度贬值;二、管住资本项目,防止资本大量外流;三、若外汇占款下降影响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扩张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增长;四、推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保持债务可持续。

李迅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 (如光伏)同时出现产能过剩现象,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各地政府之间在产业投资上的同质化竞争。如何避免这一问题?首先应减少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其次应放弃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目标,淡化产业发展规划。

责编 祝裕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