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局警示注射药物用药风险

还有的孩子打针怕疼,家长就把针剂药物让孩子口服。这种服药方式,非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注射、口服分清楚,随意乱用反伤身

国家食药监总局再次警示国内用药风险,特别提醒“注射类”药物须合理使用。

10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食药监总局获悉,有最新案例显示,有人认为,注射剂药物比口服药纯,都是精华,肌肉和血管里都能打进去,吃下去肯定没有问题。于是,便把针瓶敲开当“补药”吃;还有的孩子打针怕疼,家长就把针剂药物让孩子口服。这种服药方式,非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局举例称,一位患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曾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和硫酸镁消炎和缓解疼痛症状。该病患胆囊炎再次发作时,将未用完的两支硫酸镁敲开喝下,虽然疼痛减轻,但半天内却腹泻了十多次。医生诊断她的腹泻是由于口服了硫酸镁注射液引起的。

专家认为,注射剂可以不经过胃肠道吸收过程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发挥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于急、重病人的抢救作用较快。药物是否制成注射剂型,是药物本身性状决定的,注射液绝大多数不能口服。

原因在于,一是有些药物成分容易被胃酸和消化酶分解破坏,若口服则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二是有的药物成分对肠胃有刺激性,口服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腹痛和腹泻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或过敏反应,如制成注射剂就可避免产生这些弊病。另外,还有的药物由于给药途径不同,治疗的病症不同。如:硫酸镁注射液用于抗惊厥、镇静,口服则用于泻下。随意改变药物的使用方式,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责编 何小桃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