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销反思:激发了活力,扭曲了规律,摧毁了品牌,and then....

最早打出“全民营销”概念的是绿城集团。2012年,绿城中国遭遇销售压力之时,宋卫平亲自挂帅上阵,提出“全民营销”这一在当时看来标新立异的销售模式。

每经编辑 蔡雅芸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王杰

不久前,央视报道了K2清水湾售楼经理卷款跑路的事,直接引发了行业内对“全民营销”模式的反省。

K2地产在接受邦地产采访时表示,鉴于K2与业内其他多数房企一样,都引入了多家销售机构实施代理销售与分销,为防止销售人员虚假宣传、胡乱承诺,K2地产在进一步加大对销售机构监管力度的同时,在所有项目售楼处显眼位置张贴公示,告知购房者谨防销售人员虚假宣传的注意事项。另外,在各售楼处均公布投诉热线与客服电话,购房者可通过多种渠道投诉、了解购房信息。

K2地产称,当前,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房地产业正面临去库存和资金回流等多重挑战。以低门槛、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为市场预期的各类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如最近受业内追捧的全民营销模式。“应该说,房地产开发商正从最初的自行销售转向全面代理销售。然而,受人员素质、信息不对称、监管环节增多等各类因素的叠加,使得开发商在与终端市场对接时,潜藏着更多不可控的风险。”

“一切为了卖房子”。今年一位开发商人士曾向记者吐槽。

那么问题来了,“全民营销”到底能否解决房企面临的高库存难题?房企未来营销方式又将出现哪些变化?

始作俑者:绿城

提起全民营销,业界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全民营销到底怎么玩,却各执己见。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房企全民营销的外衣下掩饰的是卖房至上的“直销”内核。

最早打出“全民营销”概念的是绿城集团。2012年,绿城中国遭遇销售压力之时,宋卫平亲自挂帅上阵,提出“全民营销”这一在当时看来标新立异的销售模式。

彼时,宋卫平提出,首先将原本驻守在售楼处的销售人员赶出办公室,到社会上去寻找客户;二是借用社会上原先的二手中介的经纪人,从中挑选出两三百优秀人选,成为绿城的签约经纪人,帮绿城卖房子,大大拓展销售渠道;此外,向全社会成员完全开放其房源,任何人带来客户,都可以拿到佣金。为了鼓励大家卖房,绿城还打算大幅提高销售提成。坊间传闻,绿城的销售提成将提高两到三倍。

宋卫平甚至给自己也压了销售任务,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董事长办公室的3个人完成3个亿的销售额,“欢迎大家来找我买房子。”

该模式为绿城在2012年上半年取得了约219.5亿元销售金额,也是全民营销第一个“吃螃蟹”的房企。

 

就在今年,房企纷纷拥抱互联网。似乎穿上了互联网“马甲”,全民营销就无往而不利。比如万科地产、复地集团和旭辉集团,分别捣鼓了“万客通”、“财富云”和“微销宝”。

CRIC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晶晶表示,目前的全民营销,即改变传统销售人员售房模式,召集广泛的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房源销售。随着电商、微信及APP等新媒体介入,全民营销快速升级,形成线下、线上双重客源渠道,客户覆盖更精准,销售模式更便捷。

效果有限

那么,“全民营销”效果如何?

在绿城走出困境的当年6月,全民营销体系不复存在,邦地产尚无从求证绿城低调结束全民营销的真实动机。

有分析认为,绿城的全民营销停止,是因为管控太难。大规模集团化的全民营销,要求开发商自上而下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以保障绝对的公平、廉洁,否则就成了销售人员谋取私利的工具。其次要求整个体系的配合要迅速有效,“拓客、成交、转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连锁反应。现在借助科技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的“全民营销”,仍然也在后期面临合理管控的问题。

碧桂园是公认的把“全民营销”做得最风生水起的一家。但《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称,碧桂园基于业主圈层进行全民营销,销售报表金额翻番,但忽略了其新增1万人的团队和同比增长八成的营销成本。碧桂园总裁莫斌曾说,“空运业主看楼”的事以后不会长期做。“我请你到我家做客,你来过一次就知道了。”

 

观点:风险暗藏

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

全民营销本身是行业趋势,核心问题是“飞单”。他称,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是很重要的渠道,合作伙伴供应商介绍的客户,也促成了成交,还有之前一直使用的一二手联动模式,是目前主要的营销渠道。万科等企业率先开展全民营销,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把上述三种渠道实现的成交刨除掉,那么效果也有限,能够有5%的增长也是好事。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

在市场低迷期,对于库存偏大的城市而言,项目销售结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价幅度多少,而不是营销渠道的变化,全民经纪人的效果不一定有说的那么好。另外,全民经纪人的专业能力难以把控,项目诉求的卖点不一定能解释清楚,可能误导购房者置业,导致后续纠纷发生。

未来:从“全民”到“独立”

“我们也想在K2最为艰难的舆论风波上,用惨痛的教训为房地产行业提个醒:要警惕全民营销扰乱市场的稳定性。整个行业除了理性分析其激发市场活力的一面,更要警惕层出不穷的销售模式对市场规律的扭曲,以及对行业品牌和美誉度的变相摧毁。”K2地产反思,一切要从市场原点出发,着眼于商品房的价格、质量、服务,甚至是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切忌杀鸡取卵。

2014年3月起,降价潮在全国蔓延,市场预期悲观、销售压力倍增,全民营销模式于是重出江湖。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全民经纪人尽管能够集聚人气、挖掘潜在需求,但其“低门槛、低成本”的模式,将楼市营销与一般商品营销等同化,忽视了房屋的特性和营销服务的专业性和系统性,不利于专业分工和中介服务体系的成长。

李宇嘉举例,“自己做事业、自己做老板”的独立经纪人模式起源于美国,据了解,在美国有85%的房屋交易是通过独立经纪人来完成的。独立经纪人类似于私人律师,与公司是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独立经纪人要在我国扎根,需要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信用背书。目前,尽管房产经纪人接近200万,但取得执业资格的只有4万人。同时,电商将成为未来掌握海量房源的主体,规模化经营可以让电商给经纪人提供信用背书,并通过规模化分散风险。由于线下成交、过户和按揭等代理服务是电商无法承担的,必须要依赖经纪人,经纪人分成高佣金成为可能。因此,建立电商与经纪人的合作关系,将成为未来我国独立经纪人体系的可行途径。

 

点击微信原文

 

责编 蔡雅芸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