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呼之欲出 9股迎良机(名单)

一号文件最早将在1月15日公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2015年农村改革重点内容。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在本周发布。

1月14日,有权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一号文件最早将在1月15日公开,此前已在部委层面内部下发,相关工作安排业已展开。其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2015年农村改革重点内容。

记者了解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秉承根据对象不同分类操作的思路。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改革思路,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分类试点。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权威人士处独家了解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根据对象不同分类操作。

针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扩大整省份推进试点范围;对非经营性资产,将重点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对经营性资产,改革重点是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2015年,将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的改革试点,各项工作限制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此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分类实施改革试点。上述权威人士告诉记者,2015年将制定缩小征地范围的办法并有望出台;对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而言,将赋予其出让、租赁、入股权能;还将改革农民住宅用地取得方式,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整个改革试点工作封闭运行。

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范围应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全部资产,包括各类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最主要的资产,应当纳入改革的范围,惟其如此,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资料显示,农村集体资产不仅包含2.4万亿元账面资产,还包括了55.3亿亩农用地、3.1亿亩集体建设用地,张红宇对记者表示,这将是一场纵横都既无前例、也无经验的宏大改革。

改革设定更清晰

“一号文件对今年改革的定位更加清晰、细致,对若干项改革工作的方向和步骤都做出了明确的布置。”一位农业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完善顶层设计、抓好试点经验,是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方案的总体把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等各改革领域的方向、目标,甚至试点步骤等均各成一段文字叙述。”

事实上,愈加微观的改革设定取代宏观叙事,正成为农村改革中的“新浪潮”。这亦与2014年11月再度扩容的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思路相互应和。2012年初,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全国推开24个试点。2014年末,又再度扩容形成了58个试点。

农业部法规司副司长赵长保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容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农村改革形势发生了变化,与此前24个试点内容相比,第二轮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内容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即 “试点按照中央提出的改革方案进行,而非试点自己提出已经成型的地方经验和改革方向”。

农产品:前三季度净利略增0.5% 短期仍处于有价值无业绩阶段

农产品 000061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分析师:汪立亭,李宏科,路颖,潘鹤 撰写日期:2014-11-03

公司10月31日发布2014年三季报。201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25%,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1.77%,归属净利润5986万元,同比增长0.47%,扣非亏损1278万元,同比下降129.03%;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4亿元,同比下降28.25%,利润总额6003万元,同比增长1.3%,归属净利润为2938万元,同比增长29.58%。

公司前三季度摊薄每股收益0.04元(其中三季度0.02元),净资产收益率1.2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2元。

简评及投资建议。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下降25%,其中上半年收入下降23.4%,三季度收入下降28.25%,主要原因为公司原控股子公司农牧公司自2013年11月退出并表范围所致,剔除该因素,本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利息收入为2304万元,同比增加1573万元,主要来自小贷公司较好的业务量增长。

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7.25%,同比增加8.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为42.22%,同比增加10.18个百分点,主要是低毛利率的加工养殖板块剥离,高毛利率的农批市场、小贷等业务占比提升,从而带动公司总体毛利率上升。

公司前三季度销售与管理费用合计为3.3亿元,同比略增1.7%,两项费用率同比增加6.93个百分点至26.42%;第三季度内,销售与管理费用合计为1.19亿元,同比增长18.39%,两项费用率增加11.94个百分点至30.32%。前三季度和第三季度财务费用分别为9732万元和3341万元,分别同比减少1652万元和1328万元,显示公司新增资本开支量减少,36.58亿元的银行借款余额较年初减少约3.9亿元,财务费用压力缓解。

公司三季度归属净利润为2938万元,同比增长29.58%,其中扣非亏损3191万元,同比下滑501.38%。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5986万元,同比增长0.47%;扣非亏损1278万元,同比下降129.03%。扣非归属亏损和下滑,主要由于本期实体批发市场销售商铺减少原因。

截至2014年3季度末,生命人寿合计持有农产品达到42452万股,占总股本的25.016%。而农产品实际控制人深圳国资委合计持股29.98%。

对公司观点。

(1)战略升级,平台型公司架构已经形成。2007年以来,公司先后推行“归核化”(剥离非核心的亏损资产)、“网络化”(加速布局实体市场并推进电子结算,打造统一的后天体系)战略,最终搭建完成“虚实结合、轻重平衡”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战略第次升级,尤其是2012年底成立的深圳农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为公司未来盈利成长孕育了成长空间。

(2)物业价值大,并有望形成持续出售部分商铺兑现盈利,实体市场投入产出将趋向平衡。公司现在全国14个城市运营17家实体市场(另有7个在建或筹备开业市场),拥有自有土地面积已达约500万平米,权益自有土地约360万平米,其中权益商业用地为110万平米。按公司当前205亿元市值计算,对应每平米土地价值为5694元。未来而言,公司将会更加考虑实体市场的投入产出的期限配比,将在投建一个新市场的初期和中期(如二期市场)时,将非核心交易区域商铺长租,一次性回收投资,另外开发沿街商铺用于出售,将可较快回笼资金。比如公司近两年开发的平湖市场、南昌市场二期、蚌埠市场一期等均有类似操作,考虑到公司仍有较多即将开业和在建市场,计算公司的物业价值对中长期投资有较大参考意义。我们测算公司所持权益土地面积的价值约417亿元,若考虑扣除净负债(2014年3季度末数据计算为26亿元),其重估价值仍有约390亿元左右,较当前市值尚有90%左右空间。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4-2015年EPS为0.1元和0.15元,其中预计2014年主业盈利0.02元,2015年主业盈利0.06元。公司目前205亿市值对应2014年PE约120倍,对应2014年3季度末净资产的PB为4.2倍。

公司可能更适合看重资产价值和长期成长潜力的前瞻性投资者参与,而金融资本积极的战略性持股有望激活公司治理激励机制,催化更快出现价值兑现和业绩拐点,建议从公司治理和经营业绩两个角度持续关注公司投资机会。

考虑到公司具有较高的资产重估价值,从中长期价值成长角度,按2014年3季度末净资产给予5倍PB,目标价14.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与不确定性。房地产收入确认具有不确定性;新市场开业时间低于预期及租金水平的不确定性。

辉隆股份:产品结构优化逐渐显现

辉隆股份 002556

研究机构:长城证券 分析师:杨超,余嫄嫄 撰写日期:2014-11-03

预计2014-2016年EPS为0.23、0.42和0.5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57.5倍、32.1倍和23.1倍,公司作为农资连锁区域龙头,近年盈利能力将不断提升,参与土地流转今年起将有收益,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三季报:201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1.74亿,同比下降1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7亿,同比上升29.77%;实现每股收益0.18元,同比上升28.57%。其中三季度单季度实现收入27.40亿,净利润0.31亿,同比分别上升8.07%与95.66%。公司同时预告2014年全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0.90亿-1.17亿,同比增长0%-30%,折合EPS0.19-0.25元,符合我们预期。

验证拐点判断,盈利开始改善:如我们之前指出,公司处在盈利拐点,利润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除了三季度化肥行业整体向好外,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是主要原因:首先,农药的销售规模及比例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也将随之向好。其次,公司复合肥项目相继投产(一期30万吨今年中期投产),未来自身将具备水溶肥等高端产品生产与销售能力;再次,普通单质肥的销售规模将有所下降,避免之前的增收不增利情况。我们判断后续还将继续改善。

业务拓展为三个板块,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除产品结构外,公司近年还处在业务的拐点,由之前的单一农资流通业务横向延伸,初步构成目前农资、农业与工业生产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农资连锁业务将逐步转型升级,以科技服务为中心、以网络建设和品牌建设为基本点,由做行情向做模式转变、由做品种向做品牌转变、由经营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打开更大的盈利空间。

布局土地流转初见成效:公司目前参与流转土地2万亩。全资子公司全椒生态农业经过3年的磨合和探索,预计今年下半年起实现盈利。另一方面,临泉农业开发公司建设蔬菜温室育秧中心,搭建高标准蔬菜大棚,种植有机蔬菜。我们认为,公司参与土地流转,一方面是为了延伸公司业务板块,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在土地流转的大形势下,农业生产的主体将由分散的个体农民变为种田种粮大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未来计划提供的综合作物解决方案正好契合,公司几项业务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ST大荒:以美日数据映射中国耕地资源价值重估空间-只会更高

*ST大荒 600598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陈佳 撰写日期:2014-12-09

现阶段,市场对土地流转的质疑主要聚焦于土改利好如何在企业层面兑现。从土地资源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土地流转将明显提升耕地价值,土地资源价值必将重估。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持续推进背景下,耕地租金增速会高于过去。而对于上述两点,我们也通过美国、日本经验得到了验证。

从美日两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农用土地的市场化流转与运营将推动耕地、牧场等农业用地价值与租金的上涨。美国农场土地名义价格在1935-2012年间增长了78 倍,5 年复合增速为31%;1997 年至2014 年美国耕地价格的年复合增速达到7.14%。日本耕地价格在农业大规模反哺期也出现快速拉升的现象,中等耕地价格由1960 年的1.98 万日元/亩上涨至1975年的28.18 万日元/亩,年均复合增速为19%。

以美日数据映射中国耕地资源价值重估空间——只会更高。目前,美国耕地资源单价折合人民币为4154 元/亩,1990 年的日本农地价格约为人民币4 万元/亩。以土地资源储备最为丰富的*ST 大荒为例,根据美国耕地单价测算*ST 大荒耕地资源价值将达到538 亿元人民币,而根据日本土地价格测算*ST 大荒耕地资源价值将达到4725 亿元人民币;此外,北大荒农垦集团层面拥有还3117 亩的土地资源,根据美国耕地价格测算得出的价值在1295 亿元。根据日本单价计算则高达12718 亿元。考虑农地资源的稀缺性(美国人均耕地为7.41 亩/人,日本为0.45 亩/人,中国为1.18亩/人),我们认为,参考美国耕地单价计算的北大荒耕地资源价值仅仅只是一个起点,在土地流转大范围铺开的背景下,其耕地资源价值将呈现进一步上升态势。

规模化经营效率提升带动土地租金快速上涨。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下,土地租金管制放开。随着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升,农业经营效率提升必然带来土地租金的上涨。2013 年*ST 大荒土地承包费为22.87 亿元,亩均219.3元。而根据我们草根调研获悉,全国土地小范围流转的单位土地租金水平已经达到400 元/亩左右,而较高地区流转租金金额已达到700-800 元/亩。

随着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推进,公司土地租金增长速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给予“推荐”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4、2015 年的EPS 分别为0.69 元、0.67 元(14 年公司业绩包含资产剥离产生的投资收益);我们看好土地流转背景下北大荒耕地资源价值的重估,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土地流转政策推行不及预期;(2)公司租金涨幅小于预期。现阶段,市场对土地流转的质疑主要聚焦于土改利好如何在企业层面兑现。从土地资源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土地流转将明显提升耕地价值,土地资源价值必将重估。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持续推进背景下,耕地租金增速会高于过去。而对于上述两点,我们也通过美国、日本经验得到了验证。

隆平高科:种质基因改良推动稻种产品量价齐升

隆平高科 000998

研究机构:申银万国证券 分析师:赵金厚,宫衍海A 撰写日期:2014-12-29

投资要点:

隆平高科发布公告:为了解决水稻易遭受褐飞虱虫害的问题,进一步加速杂交水稻抗褐飞虱品种培育,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署了《水稻抗褐飞虱育种材料(非转基因)授权使用协议》,公司拟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上述机构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褐飞虱基因及材料(籼稻,非转基因)。根据协议,上述机构将对隆平高科开展该基因及材料的转育、改良等工作提供技术指导,隆平高科对上述材料及相关技术的使用具有排他性,但具备再授权许可他人的权利。而隆平高科在销售运用相关材料和技术的产品时,需再向上述机构支付专利使用费。

迈出生物技术改良品种第一步,推动主销品种量价齐升。隆平高科是业内最具视野,最具发展性眼光的种企,从研发、营销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生物育种技术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也是国内育种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南京大学通过5年时间,在江苏等黄淮海地区试验、对比,选出了表达“抗褐飞虱”性状的相关基因共2-3组,通过光学图谱定位,制作成种质基因材料。隆平高科后续可利用抗褐飞虱基因及材料(在水稻中提取、运用,未跨物种,是非转基因)进行转育、配组和育种改良等,并进行独家的市场开发。根据农业部规定,杂交水稻种子2个基因点位不同即需要重新审定,因此,预计隆平高科含有抗褐飞虱基因及材料的种子品种最快在2017销售期上市。褐飞虱不仅引起水稻减产(虫子把谷子吃了),虱虫身上的细菌更会引发稻疽病。稻疽病被称为水稻绝症,而且高产品种感染率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含有抗褐飞虱基因及材料的种子品种前景广阔,在促进公司稻种销量增长的同时,预计产品价格也将上调3元/公斤。

新品种书写增长新篇章,海内外扩张潜力成为催化剂,维持“增持”评级。2014年全国杂交玉米、水稻种子制种面积大幅下降,种业去库存速度加快。同时,公司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隆平248、隆平243等新品种陆续通过审定上市,在适口性(杂交稻种)、抗倒伏、抗枯叶病等方面均有突破,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此外,中信系资金战略入股,公司有望加速通过并购、合作等形式的海内外扩张做大做强。公司近期董事会决议审议,同意为安徽隆平5000万元贷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以满足安徽隆平种子收购、扩张的资金需求,并购似已箭在弦上。我们预计公司14-16年净利润分别为3.64/5.06/6.40亿元,根据目前股本测算的EPS 分别为0.34/0.48/0.58元(考虑增发股本摊薄则为0.28/0.39/0.49元),市盈率60/43/35倍(考虑增发摊薄则为74/53/42倍),由于含有抗褐飞虱基因及材料的种子品种上市时间不确定,暂不上调盈利预测。公司后期并购、海外业务、生物育种方面催化剂较多,我们强烈建议投资者增持。

敦煌种业

公司主营农作物种子和棉花两大产业,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业务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依托河西走廊优越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行“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60万亩稳定的制种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大型种子加工生产线,拥有一整套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从亲本提纯、扩繁、田间去杂、去雄授粉、清杂晾晒到收贮保管等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规程,建立了完善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委托育种、合作育种、联合开发、合资合作、整体吸纳、买断产权品种等形式,形成了覆盖全国不同生态区的市场营销网络。近年来,公司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又先后投资建成建成果蔬制品、番茄制品、包装制品、棉蛋白油脂和脱水蔬菜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生产的番茄粉、番茄酱、脱水洋葱等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丰乐种业

公司是中国种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种业第一股”。公司是以种业为主导,农化、香料产业齐头并进,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集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项荣誉于一身,同时,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两块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的企业----丰乐水稻种子和玉米种子是“中国名牌”产品,丰乐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综合实力与规模居中国种子行业前列。公司各项产业蓬勃发展,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公司和西甜瓜种子公司;农化产业行业排名50强;香料产业产销量国内第一,被誉为“亚洲之香”。

万向德农

公司主营业务是以玉米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以玉米杂交种为主的农产品种子的技术研究和生产经营,产品包括啤酒专用糖浆、麦芽糊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以及玉米、水稻、大豆等优良种子。产业结构呈现出玉米种业业务和玉米深加工业务两翼发展的格局。公司拥有当前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的品种经营权,且推广面积仍在继续扩大。“浚单20”销量在稳步上升,正逐渐上升为继郑单958、农大108之后的全国第三大玉米品种。由于08年玉米种子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公司将寻找合适时机增加水稻种子业务,继续扩大复合肥业务规模,实行以种业业务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

海南橡胶

公司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开拓者,主营天然橡胶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主导产品为各种规格的标准胶及浓缩天然胶乳。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大批量生产浓缩天然胶乳、航空轮胎专用胶等高品质加工产品的生产商,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技术储备,参与、推动了多项行业技术标准的制订,拥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形成了从天然橡胶种苗、种植、抚管,到割胶、收购和加工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已成为集天然橡胶种植、初加工、深加工、贸易、物流、研发及橡胶木加工与销售等为一体的大型合企业集团。公司已走出海南岛,挺进云南,并在进军东南亚和非洲方面取得突破。继准备参股泰华树胶后,公司又收购新加坡R1公司股权。

亚盛集团

公司以精准农业种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业、盐业化工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化工纺织原料的生产加工为辅的综合类企业集团。围绕优质绿色的农副产品,公司以巨额资金投入高科技农业项目,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滴灌技术,建成了我国当前最大规模的农艺种植基地。公司拥有以“亚盛”牌为商标的“亚盛”系列品牌,主要包括啤酒花、啤酒大麦、黑瓜籽等。农副产品方面;啤酒花、啤酒大麦、黑瓜籽、甘草等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责编 何剑岭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