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房价1月止跌了,您抄准底了吗?
中指院统计出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1月份止跌,还微涨了0.21%。
每经编辑 王杰

转载请标明——
出处:邦地产
记者:王杰
何时抄底楼市,是个让人费思量的事儿。
现在买房,有可能晚了。因为房价不跌了。
中指院统计出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1月份止跌,还微涨了0.21%。
这个消息让不少持币待购的“刚需族”吃惊:房地产业又回暖了?
今天,邦地产准备从政策导向、供需关系、房企资金、城市分化四个方面分析一下2015年的房价走势。
政策导向:2015年将稳定住房消费
2014年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拐点”。由强力行政干预走向市场化,由“一刀切”变为“分类调控”,自下而上的“救市”措施频出,超过市场预期。
2015冬季达沃斯峰会上,总理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首次较为详细地阐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李克强指出,近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量和交易量确实出现了一些波动态势,引起各方面关注。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去年城镇人口又增加了1800万人,城镇化率又提高了1.04个百分点,中国现在城镇化率在55%左右。”“中国实现现代化必然会伴随着城镇化,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至于房地产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调整,这也是正常的。”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认为,从长期来看,决定房价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口和劳动力,而刚需将于今年达到顶峰。预计在2022年以后,中国每年的劳动力将减少一千多万,届时无论是刚需还是改善性需求都不会旺盛。
就在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内房地产并没有出现危机,房价适当波动是在挤出投机性需求,2015年将稳定住房消费。
尽管房地产增速和以往相比是下降的,处于调整阶段,但朱之鑫并不认同“出现危机”的说法。他表示,目前的重点是满足从生存性需求向改善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转变。
朱之鑫表示,房价适当波动是正常状态,并不意味着未来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将无所作为,2015年将稳定住房消费。
供大于求的压力减小
2014年12月份,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月度新增供应量为253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3.0%,同比减少10.1%。12月房企推盘节奏比11月要快,部分年度销售业绩完成率较低的房企,在推盘上更是会快马加鞭。
12月,35个城市月度新增供应量和新增成交量基本持平(其中12月份新增成交量为251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6.2%,同比增长25.2%)。从第四季度的数据来看,35个城市的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反映供求双方入市情绪都较积极,这也使得市场出清状态得以出现。
从年度数据看,2010-2014年5年间,35个城市均呈供大于求的态势。其中,2010年的供求差异比较小,2011年则明显供大于求,这和限购政策环境下购房者入市节奏被打乱有关。2012年,在市场回暖的态势下,供求两方的入市节奏加快。当然相比2011年,成交量的上升力度更大。到了2013年,市场继续火热,供销两旺。但是到了2014年,供求双方的入市节奏低于2013年,但相比2010、2012年要好。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邦地产君,2015年楼市总体上还是会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原因在于:
第一、从房企开工和投资规模看,2014年受到了压抑,但2015年随着市场政策不断宽松,房企入市情绪高涨,包括期房和现房在内的住房供应量就会增加。
第二、购房者入市情绪总体会上升,但考虑到2014年第四季度部分购房需求已经得到较好的释放,尤其是高端置业需求已经积极入市,所以在2015年市场需求虽然增长,但可能不如供应规模。
严跃进说,从供求间的差异来看,供求矛盾会减弱。尤其目前部分地方政府收购商品房,这类住房的供应规模会被削弱,供大于求的压力就会减小。
房企资金压力高于往年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提供给邦地产的统计显示,目前公布了2014年销售业绩的企业一共37家,合计销售业绩为16625亿,相比2013年的14193亿,上涨幅度为17%。
虽然销售总业绩上涨近两成,这些企业完成年度任务情况却非常差。37家企业中,仅15家企业达标,其他22家可能都过不好这个年。
张大伟认为,市场分化严重,整体降温明显,目前已经公布销售业绩的企业均为上市房企,完成情况算好的,那些还没公布的,业绩会更差。所以,除了部分规模房企外,市场很难再有过去的高增长了。
在融资方面,房企之间更是拉开了差距。
2015年龙头房企获得大笔融资后,资金压力获得缓解,债务分布更为均匀,企业资金结构健康;中小房企受制于规模,获得融资的难度依然较大,未来发展将进一步受限。
张大伟说,按往年传统,房企都会选择在1月份海外大规模融资,这样可以增加一年的资金宽裕程度,有利企业的资金安全,但在2015年房企受佳兆业事件,还有人民币贬值影响,融资困难,融资成本也明显上涨。
截至日前,宣布1月份在海外资本市场有融资的仅7家,融资总计1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1月的21家企业、600亿额度的海外融资,大幅锐减73%。
一家上市房企的副总裁告诉邦地产君,在目前的融资环境下,“快速抢跑”仍是房企的主要销售策略。
城市分化拉开距离
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一二三线35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分别为12.6、13.7和21.2个月。相比11月份14.6、15.0和23.1个月的数值,三类城市的库存去化速度都在加快。一线快于二线,二线则快于三线。
开发商也在争相回归一线城市。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20大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38.9%,远超2013年的30.8%,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2015年1月截至25日,20大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约60%。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告诉邦地产君,当前城镇化已经明显放缓,正如新华网文章所言: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的“真凶”是城镇化增速放缓,常住人口净增长逐年下降,新开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剪刀差还在扩大,施工面积仍然居高不下且还在增加,整体上供求关系已经逆转。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人口还有增长,也就有需求,但许多三四线常住人口增长接近了自然增长率,就意味着新增住房不是靠城镇化的增量人口来消化,而是靠存量人口中的结婚离婚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来支撑。
欧阳捷认为,各个城市里,老城区往往没有新房供应,导致供不应求;新城区则是连片开发,产业和人口又导入缓慢,配套不足,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杭州的萧山区、无锡的太湖新区等几乎所有的城市新城区都存在类似情况。
于是有人问:眼下百城房价止跌,还能买房吗?
邦地产建议:如果你想在小城市买房,还可以再等等;如果想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置业,如果购房资格和资金不受卡的话,大约可以考虑出手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