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发现者之一陈雁北:不看好引力波在通讯媒介上的应用前景

6月25日,引力波发现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来到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参加世界未来科技论坛,带领大家“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

每经编辑 余蕊均    

每经实习记者 余蕊均

6月16日凌晨,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再次宣布观测到引力波,这次探测距第一次仅3个月。引力波的发现,不仅证实“时空的涟漪”真的存在,也在全世界激起了巨大的浪花。相比于科学界的欣喜,在普通人眼中,它除了是屏幕(报纸)上的几个字外,“究竟有什么用”似乎更受关注。

6月25日,引力波发现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陈雁北来到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参加世界未来科技论坛,带领大家“倾听来自宇宙的声音。”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陈雁北坦言,自己并不看好引力波在通讯媒介上的应用前景。“因为从引力波本身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应用价值。试想一下,现在在黑洞这样的情景中产生的引力波,到了地球上信号都非常弱,需要非常大的仪器来测量,所以想要在地球上产生引力波并实际应用,目前来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陈雁北表示,如果非要说引力波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那只能换个角度来看。比如,可能在研究探测仪器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会逐渐转移到跟大家生活有关的科技产业上。同时,很多参与引力波探测的学生,以后可能进入高科技行业,发挥一些作用。

这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很难切实体会到“发现引力波”带来的好处。“虽然大家说创业要及时,但我觉得在 ‘引力波’这个问题上,没法及时。”陈雁北幽默地说,但他也表示不能排除各种可能性。

而令人更为“沮丧”的是,坦率的陈雁北还不忘给科幻迷们“泼冷水”。他认为,科幻作品的侧重点并非科学,引力波的发现并不是说《三体》《星际穿越》等科幻作品中的一些科幻场景就能实现了,“只是让幻想的理由稍微充分了一点。”

事实上,像引力波探测这样的研究,在假想最终证实前,往往要走很长的路。陈雁北对此也深有体会,“我刚入校时,引力波只是很小的一个研究方向,虽然大家对LIGO很尊重,但很少有人想参与其中,有些人没有等到引力波发现就转到别的专业去了,我当时也没多想,就是兴趣吧,只是没想到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

陈雁北还建议,年轻一辈的科研人员,不要担心基础科学的出路问题,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一直留在学校,“好比一个教授一生可以培养三十个学生,但不可能这三十个学生都成为教授。”所以,年轻人在上学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做研究,进入社会、公司以后,再去做一些实质性的技术应用,当然,我们的社会和企业也应该给这些做基础研究的年轻人提供机会。

同时,陈雁北认为,和研究工程的人老想着创新创业不同,研究基础科学的人可能不怎么想着创新,“就是老想着一个特别难的问题,但不是说想深了就一定能有应用。”

责编 陈俊杰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