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之后或现分化 私募三维度筛选次新股机会
次新股在上周五出现了调整,不过在本周一次新股再度爆发,对此有私募人士指出,目前次新股虽然收益高,风险也比较大,配置时还是要从基本面出发,不能盲目追随概念。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谢欣
近日来次新股连连大涨,涨停个股比比皆是,张家港行从之前最不赚钱的次新股变为市场的香饽饽,从4.37元的发行价涨到了停牌前的29.51元,而白银有色从1.78元一路炒高到15.27元,市值跃上千亿大关,同时也引来了上交所的问询函。
次新股在上周五出现了调整,不过在本周一次新股再度爆发,对此有私募人士指出,目前次新股虽然收益高,风险也比较大,配置时还是要从基本面出发,不能盲目追随概念。
次新股或出现分化
2017年以来,据国泰君安次新股指数显示,从1月17日至3月20日,其期间涨幅高达39.47%,大幅跑赢同期的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尤其是在3月16日,次新股板块出现大涨,整个板块涨幅就超过4%,两市有超过30只次新股涨停,其中次新股吉比特以360.97元的收盘价排名A股第二,仅次于贵州茅台。而本轮次新股领涨龙头无疑是张家港行,上市开板后股价仍累计涨幅超251%。
新宏泽也是近期的一只牛股,新宏泽股价开板之后38个交易日涨幅已超过100%。值得注意的是,人气超旺的次新股正面临着监管的压力,此前吉比特就因为股价的上涨异常被交易所问询,而张家港行的强劲表现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3月17日,张家港行发布公告称,“因股票收盘价格近期涨幅较大,自2017年1月24日至今,五次达到交易异常波动标准,经公司申请,公司自2017年3月17日开市起停牌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进行核查。
随着张家港行停牌自查,次新股龙头之一的白银有色在上周五封板无力被砸开之后,次新股整体出现大幅回调,次新股的人气会保持到何时?市场是否会出现分化?对此也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指出,一轮行情的筑顶阶段,不会以尖顶形态单边下挫,从短期看次新股盛宴面临结束的可能,板块性的高潮已经过去。但是从中长期看,次新股仍是资金青睐的风口,如果没有出现新的替代板块的话,市场资金对次新股的偏好短期将难以逆转,但是次新股的分化却是避免不了的。
实际上近期次新股板块的股价连番上涨,都让人有点看不懂了,温州颐融投资黄志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目前市场行情下,次新股的大涨主要还是因为其较小的流通市值,没有套牢盘。目前而言次新股的风险大于机会,从其市场表现来看,都已经透支了以后的业绩,都是游资在推动。此外,之前的次新股炒作逻辑是注重题材,而现在是估值越低的次新股往往越受到投资者青睐。
私募三维度筛选次新股
那么哪些次新股能追?哪些不可追?对此北京清和泉资本钱卫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次新股往往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我们认为次新股虽然收益高,风险也比较大,在研究和投资的时候应该持有谨慎的态度,配置时还是要从基本面出发,不能盲目追随概念。
从基本面角度出发审视次新股或许能够提高投资的确定性:
首先是要行业景气,业绩高增。从业绩指标来看,营收增速及毛利率对开板后的次新股中短期投资收益的影响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从中长期公司研究角度出发,所处行业景气度高、公司业绩高增长是不可回避的核心要素。
其次是估值低于行业平均值。估值角度,钱卫东认为有两个时间点可以关注:1、开板时候的估值;2、后期超跌后的估值。如果提前打开涨停或超跌,则可能出现较好的买入机会。
除了基本面,择时也很重要。在大盘上涨、风险偏好高时,次新股涨幅大幅超过上证指数,超额收益明显。而大盘下跌时,次新股也承受更大的下行风险,跌幅明显超过大盘。
第三是次新股上涨弹性虽大,但下行风险也大,作为私募还是希望能追求更稳定的收益,通过扎实的行业及个股研究来提高投资的确定性,总体来看会谨慎参与概念炒作而没有业绩支持的次新股。
此外也有私募人士在朋友圈透露了关于投资次新股的一些思路,首先是流通市值小,特别总市值也小的个股,可以考虑。其次是开板后有同行业次新股作对比的,涨幅远小于同行涨幅。第三是开板后,市盈率低于40的,可以关注。第四是有同行业的次新股差不多时间开板,要追就追总市值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