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中小酒企抱团运作“宜宾酒” 整合管理和推广问题待解

有经销商及行业专家等在内的多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眼下,抱团式发展正在全国多地复制,如何尽快从形式走入实质,实现区域资源与产业链的结盟才是共享抱团发展成果的关键所在。

每经编辑 陈星    

每经实习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姚治宇

在强整合、强竞争的白酒市场行业背景下,中小酒企为求突围各出高招。其中,抱团发展正成为众多酒企青睐的发展之道。

3月20日下午,筹备两年有余、吸纳产酒大市四川省宜宾市28家中小酒企的宜宾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宾酒公司),正式在成都推出“宜宾酒”品牌及旗下6款白酒产品。在众多业内人来看来,宜宾酒公司正是地方中小酒企抱团式发展的首个典型案例。

有经销商及行业专家等在内的多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眼下,抱团式发展正在全国多地复制,如何尽快从形式走入实质,实现区域资源与产业链的结盟才是共享抱团发展成果的关键所在。

宜宾酒品牌仍在审核中

在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企长期占据市场背景下,抱团发展正成为地方中小酒企谋求突围的一记新招。

宜宾酒公司由当地的叙府酒业和华夏酒业等中小酒企抱团成立。20日下午,宜宾酒公司发布“宜宾酒”品牌及“典藏”、“珍品”等6类不同价位产品。

宜宾酒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泽军表示,集纳28家地方企业的宜宾酒公司将实现总资产突破200亿元,拥有6万余口窖池,并在2020年实现总营收突破50亿元。

实际上,宜宾酒公司在2015年初已开始筹划,并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陈泽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目前,“宜宾酒”品牌仍在工商的审查过程中。

陈泽军表示,之所以成立一家抱团式企业,其目的在于统一宜宾当地酒企的生产、销售、品牌与质量标准。“做不到这个统一,宜宾酒的牌子就打不出来”,陈泽军如是说。

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会长王国春认为,宜宾酒公司的成立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他表示,“过去由于宜宾部分酒企对市场与企业的掌控不明确,造成只有五粮液一家突围而出。面对与一线品牌之间越来越大的发展差距,进行企业整合有利于酒企弥补运作机制不完整的短板,帮助中小酒企走上台面”。

实现实质抱团成关键

但在王国春看来,28家酒企抱团虽解决了当地中小酒企“补短板”的主体问题,但将短板补好的关键则在于如何将形式上的抱团发展为实质上的抱团。

一位参会的经销商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形式有了,但28家企业如何真正统一思想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宜宾酒将采用哪家成员单位的原料,市场费用投放上各家能否达成一致及产销量增大后产品质量能否长期保持等,都是其对这家抱团式企业的担忧。

面对此类忧虑,陈泽军对记者表示,公司化治理是打消上述问题的关键。他透露,“宜宾酒公司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其生产经营将交由独立班子负责。28家成员企业只管出钱,对经营环节不参与不过问。”

此外,宜宾酒公司如何在成员企业拥有各自利益追求的背景下,调动成员积极性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亦是业内人士关注重点。对此,陈泽军表示,除了以利润分红激励成员企业外,宜宾酒公司将按照各成员的出资比例,在成本上顺价10%收购其生产的基础酒,而收购量与各成员的销售额度挂钩。

“公司的成员企业既是公司的原料供应商,又是下游经销商,其销售量直接决定其原料被收购量”,陈泽军进一步解释到。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宜宾酒公司走在地方中小型酒企抱团发展前列的同时,多地亦在尝试复制该种模式。智达天下董事长张学军就透露,贵州茅台镇26家酒企正在商讨建立当地的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

面对强竞争、强整合的白酒行业未来,张学军认为以宜宾酒公司为代表的结盟才刚刚拉开大幕。“结盟容易,而发展与共享难。川酒品牌如何攻克品牌与营销的传统短板是接下来的一大挑战”,张学军说道。

对于宜宾酒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张学军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做细分品类,二是新兴酒业公司在短时间内要形成庞大的酒业团队不现实,所以要着重构建新型产商合作关系”。

责编 姚治宇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