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供给侧改革开药方 许小年吐槽实体经济赚钱机会遭忽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许小年提到,供给侧改革不是新瓶装旧酒,也不是一句宣传口号,是增长模式改变,是创新经济的新阶段。

每经编辑 岳琦 张虹蕾 李少婷    


许小年 岳琦摄

每经记者 岳琦  张虹蕾 李少婷  每经编辑 姚治宇

2017中国绿公司年会于4月22日~24日在郑州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4月23日的早餐会以“供给侧效率的制度保障”为题进行分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许小年提到,供给侧改革不是新瓶装旧酒,也不是一句宣传口号,是增长模式改变,是创新经济的新阶段。

供给侧改革要以提高企业效率为中心

许小年在现场感叹称,供给侧不需要什么政策,特别是不需要什么工业政策、产业政策。谈到去年关于产业政策的“林张辩论”,许小年坚定的支持张维迎教授的观点,称市场经济不需要产业政策,但是供给侧效率的提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没有这些制度保障,企业进行创新就非常困难,而企业如果不进行创新,中国的经济就无法走出L型。

按照许小年的理解,供给侧改革不是创造所谓虚假需求。他分析称,今后改革的动力,是供给侧的改革措施,而提高供给侧改革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率,而不是去创造虚假需求,这样才能提升员工收入,才能产生消费需求,只有企业提升效率,才能有投资需求。

在许小年看来,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为中心。

具体而言,即企业的产品能够给市场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性价比,“就是企业要向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产品,前所未有的技术,前所未有的服务,”需求根本不是问题。产能过剩是指那些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产能过剩,而对于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服务,永远没有需求不足的问题。

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造成“脱实向虚”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改革当下,业界也出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争论。

对于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利润不及卖房子这一问题,许小年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分析认为,资本是逐利的,“脱实向虚”是因为实体经济缺乏投资赚钱机会。许小年认为传统行业创新机遇远远多于科技行业。许小年认为,实体经济投资机会是有的,但受到政策限制以及企业家眼界的限制,很多人并没有发现掘金点。

而谈到目前很多公司的跨界行为,许小年吐槽称“是以己之短击人之长”,许小年认为很多人混淆了转型和转行,盲目跨界很不明智。他借助田忌赛马的故事,建议企业不要在效益不好的时候去转行,而恰恰相反,只有自己了解行业才能做到在行业上成功。“转型不是转行,我不赞成”。

谈及未来,许小年还“诊断”供给侧改革,给供给侧改革的开了几个药方。

他认为首要任务是加强对私有产权的保护,良好的产权保护有助于企业建立对未来的稳定预期,鼓励它们进行长期的研发投资,持续地创新产品和技术,产权保护的意义还在于减少和杜绝山寨盗版产品和假货,提高创新的回报。

第二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适当缩小国有企业,为民营企业创造更稳定的环境。许小年认为,对于创新而言,动力和压力缺一不可,但现行体制下国企缺乏动力和压力。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高管和员工无法分享创新的收益,因此他在创新方面是缺乏动力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不承担市场竞争下的倒闭压力,所以他的创新也是压力不足。因此创新的主体只能是民营企业,为了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要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第三,适当减少管制是创新的关键。他表示,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是深圳,那是因为深圳市政府管得好,政府少管、市场自由是创新的关键。 

此外,许小年呼吁全面减税,要帮助企业渡过经济难关,就要将更多资源从政府配置转向市场资源配置,只有企业市场配置,才能产生创新。许小年认为要在保护产权、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放松管制、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作出制度调整。供给侧改革“不是新瓶装旧酒,也不是依据宣传口号,是增长模式改变。”   

责编 姚治宇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