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气溶胶传播要满足3个条件,通风良好的日常环境感染风险很低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治疗有关情况。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随着各行业加快复工复产,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再度引发关注。新冠肺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对此,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科研攻关组在一开始就将传播路径的研究作为科研攻关重点进行了部署,并委托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科院等单位进行研究。

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显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仍然是病毒的主要传播路径,这个结论也体现在修编后的第六版诊疗方案当中。

吴远彬表示,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些团队也从病人粪便标本当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也提示具有一定的粪口传播风险,但传播的能力和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针对气溶胶传播的问题,相应的传播实验显示气溶胶传播要同时满足密闭空间、较长时间、高浓度病毒这三个条件,在极端条件下才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对普通人来讲,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当中,几乎没有气溶胶感染风险。这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基本结论。

吴远彬强调,在超市、农村集市等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不要麻痹大意,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防止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除了做好个人防护外,也要加强通风,并注意环境消毒,保持下水道的通畅。在开放的空间,比如农村的田间地头、空旷通风的工厂车间、人流较少的开放空间,不用过度防护,可以正常工作。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 陈旭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