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的记者节丨调查真相 立志做资本市场的守夜人

赵李南:每日经济新闻华东报道记者

一个60升以上的大容量登山包,或许是众多记者的标配。

出差不应该是拉杆箱么?其实,这是我从金融业转型至媒体业的一个重大差异。以前在金融业工作,出差时多往北上广跑,因为那里金融业务集中,拉杆箱是标配。当了记者以后,拉杆箱便被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原因就在于,记者常跑的地方包括工厂、工地……交通工具更是涵盖了火车、汽车、三轮车、电瓶车和双腿,用登山包可以轻松应对这些场景。

这是我记者生涯的一个细节。财经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面向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并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来监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在采访写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来自几个方面的阻力。首先是对信息解读的能力,这要求财经记者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公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迅速解读出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是上市公司等采访对象并不一定会配合你,这需要记者能够抓取众多旁证,最终形成证据链。还有一方面,是来自各种意想不到的压力,我可能比较幸运,还没有遇到过稿件“胎死腹中”的情况。

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每日经济新闻这样一个好的平台,每日经济新闻坚持新闻信仰,抵制行业潜规则,这也是公司发展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

接下来,我会继续当好资本市场的守夜人,当好一名财经新闻记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责编 魏官红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