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首日“划重点” 成都发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方案

这项承载成都“十四五”美好愿景的系统性工程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刘艳美

2月18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十大工程”各专项推进组组长分别发布各项工程五年实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计划。这也意味着,这项承载成都“十四五”美好愿景的系统性工程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去年底,成都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覆盖居民收入、生活成本竞争力、公共服务、通勤效率、营商环境等市民和企业最关心的十大领域,被视为“十四五”的重点和亮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各专项推进组组长均由成都市级领导担任,首批40余名市民观察员受邀参会,旨在“助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落地实施”,聘期一年。按照成都的说法,能否最大限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成为衡量“十大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

“第一项工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第一项工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直接关系到居民的“钱袋子”,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同时也影响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为此,未来五年成都将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目标是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70000元,年均增幅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提高工资性收入,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提升经营性收入,拓展市民资产的创收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及提升服务兜底保障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其中,在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方面,将加强优质市场主体引育,加大专业性岗位供给,引培壮大新经济市场主体,推进农民就地就业。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新增新职业岗位5万个、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5000个。到2025年,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拓展创收渠道主要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拓宽农民财产增收渠道。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今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

二是用好房屋租赁增收功能。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新建租赁住房,支持将个人闲置或低效利用房屋改建用于住房租赁,完善成都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保障房东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建设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居民进场交易知识产权成果。力争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6.5%以上,实现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作品版权登记15 万件。

四是发挥财富管理增值作用。增加优质财富管理产品供给,推动在蓉银行机构设立理财子公司,加快引进优质财富管理机构。今年将实现成都“公募基金”牌照零突破,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规模超过1800亿元。

五是完善居民财产保障机制。严厉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

重要刚需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高品质的教育、健康、文化、体育服务,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刚需。推进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成都的吸引力。

以教育为例,成都将“培育更优的家门口好学校”。通过实施学位供给增加、优质学校培育、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五大行动,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 10 所,新增研究生培养单位4~6所,新增进入“双高计划”市属高职院校1~2所;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

其中,今年计划新增学位10万个,培育出60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申创5所省级示范高中,推选出市级名优教师650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亦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刚需。

成都表示,将持续推进职住平衡,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用高效接驳换乘降低出行时间成本,让市民在往返途中感受“触手可及的便利”,让单调乏味的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

比如,为促进职住更加平衡适宜,今年将着力推进《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导则》编制,科学评估和优化交通干道环、射线功能划分和规划设计,新增筹建人才公寓2万套,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利用效率和智能便捷水平,今年将精准化、针对性实施一批市政交通项目,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羊西线等骨干路网建设,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以上;建成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成都停车”客户端;

同时,还将着力推动交叉口渠化优化和信号配时优化,年内完成20处交通堵点治理,实施不少于30个“片区微循环”;开展占道施工专项整治行动,解决“超期打围、超限打围、围而不动”等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市民企业积极性,开展提升通勤效率“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

留住人、吸引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十大工程”涉及民生、发展、建设、治理等方方面面,通过这一系统性工程的落地实施,成都希望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比较优势,用公园城市的品质留住人、用新兴城市的潜力吸引人,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时尚。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就是聚焦衣食住行,努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实现商品市场供给多元、消费市场价格平稳、社区生活便捷易获、生活品质保障有力、美好生活未来可期,“让生活成本竞争力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竞争力”。

其中,“舒心居住计划”就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构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居民多元化住房需求。实现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提升各类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居住品质。五年内新增商品住房供应90万套以上,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

今年重点聚焦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促进住房供给提质增效。一方面,着力优化多层次全方位住房供给体系。全力保障住房用地需求,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扩面提标住房租赁补贴, 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完善长租房政策,全年供应商品住房19万套,新增人才公寓2万套,新增租赁住房6 万套,实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目标。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生活居住品质。鼓励老旧院落、保障性住房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修订《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加强物业管理行业信用信息管理,探索建立业主委员力争物业服务管理覆盖率达60%以上。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对青年人的吸引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不仅涵盖让青年创新有平台、创业有底气、就业有机会,还强调了“情感有归属”。

通过构建全面覆盖、租售补并举的青年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升级“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努力让广大“蓉漂”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按计划,成都今年将新增商品房配建人才公寓2万套、筹集建设租赁住房3万套。到2025年,新筹集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租赁住房30万套,“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服务8万人次。

责编 刘艳美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