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2020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个,沿海核电、钢铁、石化等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稳步增长

◎2020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个,工程规模64850吨/日,分布在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钢铁、电力、冶金等工业用水以及海岛地区生活用水。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李明明    每经编辑 陈旭    

12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工程规模约165万/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64850/日;年海水冷却用水量1698.14亿吨,比2019年增加了212.01亿吨。

《报告》指出,在现有135个海水淡化工程中,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有40个,工程规模约145万/日;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0个;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5个。

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增长图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

在2020年当年,全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个,工程规模64850/日,分布在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钢铁、电力、冶金等工业用水以及海岛地区生活用水。

据了解,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淡化指的是脱除海水中的盐分,生产淡水的过程。

采用逆渗透技术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工厂一期工程建设工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海水直接利用是以海水为原水,直接替代淡水作为工业用水或生活用水等海水利用方式的统称。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是从海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及其深加工利用方式的统称。

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其中,海水淡化用于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海水淡化用于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天津、青岛2个沿海城市。

在海水直接利用上,《报告》显示,2020年,沿海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稳步增长。据测算,2020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698.14亿吨,比2019年增加了212.01亿吨。

在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上,《报告》显示,2020年,除海水制盐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产品主要包括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钾,生产企业主要分布于天津、河北、山东、福建和海南等地。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编 陈旭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