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信息技术“卡脖子”问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答每经:加大“信创”投入 实现换道超车

◎解决“卡脖子”问题有一个新的解法就是换道,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

每经记者 张怀水 北京摄影报道 每经编辑 陈星

12月25日,中国加入APEC三十周年工商界主题活动暨2021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京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办,围绕“可持续的增长”这一主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可持续的产业增长,展现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贸促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高燕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始终位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为世界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增长率。APEC是亚太规模最大、成员最多、层次最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拥有全球38%的人口、50%的贸易额和62%的GDP。APEC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是中国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助推器”,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大舞台”。

平均关税从39.5%下降到7.4%

“APEC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参与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致辞中表示,30年来,中国不断融入亚太和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广交经贸伙伴,并且在2001年和2014年两次主办了APEC的领导人会议,在APEC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也向国际社会展现了开放和充满活力的中国形象。

王受文进一步指出,加入APEC的30年,中国的平均关税从39.5%下降到今天的7.4%左右。今年中国还将继续压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并且将以实际行动深化国内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2022年1月1日,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王受文介绍,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力争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好RCEP协定。他表示,中国将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的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制定的主渠道地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今年9月16日,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11月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王受文建议,中国企业应当利用好在数字技术、互联网应用和广阔市场上的先天优势,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入参与亚太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抢占合作先机,挖掘合作潜力。

解决“卡脖子”问题有新法

我国数字经济在发展中如何突破技术层面的“卡脖子”问题?

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数字经济委员会执委会成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卡脖子”一般是在传统技术上的“卡脖子”,中国企业遇到“卡脖子”问题时,恰逢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启,新的技术重新来到。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因为蒸汽机的发明,但是当电出现之后,掌握蒸汽机核心技术的人就没有竞争力了。

齐向东进一步对记者表示,解决“卡脖子”问题有一个新的解法就是换道,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核心在于“信创”。信息技术创新如果继续沿着发达国家的道路走,问题不管解决到什么程度,都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实现超越的难度和时间都将进一步拉长。

“‘信创’是建立中国自己的赛道,‘信创’超车是在中国赛道上加速。”齐向东表示,如果用换道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付出的代价会小很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时间周期可能会缩短。

齐向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表示,今年北京市评选第一批“隐形冠军”企业中有一个评价标准,就是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要超过5%。过去,很多企业不愿意做高研发投入,所以只能拿到别人底层的技术。“企业想要破解‘卡脖子’问题,必须要提高研发投入,实现科技自立。”

责编 陈星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