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拍“老兵”:从“胆子大”到拼专业,全链条盘活不良资产
深耕不良资产处置十余年的朱志强表示,法拍市场已从早期线下举牌的小众游戏,发展为全民可参与的标准化市场。他指出,深圳宝能城住宅项目的集体法拍成为市场重要转折,推动税费透明化,激活市场。随着行业规模扩大,法拍已不再是单纯“接盘”,而是需全链条介入,解决资产和人的问题。朱志强强调,行业未来更规范,从业者需提升专业与资源整合能力。
每经记者 陈荣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我最开始是在广西做法拍业务,后面才来到深圳。十年前在广西拍厂房,靠的是‘胆子大’。现在在深圳做法拍业务,更多的是拼专业和资源。”
8月9日下午,朱志强和几位行业人士一起分享近期法拍行业的最新动态。谈到自己从事法拍行业的经历时,他的语气中流露出几分感慨。
作为深耕不良资产处置十余年的“老兵”, 朱志强刚刚参加了某资产管理公司的视频会议,参与讨论深圳某存量资产的盘活方案,他担任法拍顾问的角色。
朱志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表示,在深圳法拍市场,宝能城住宅项目的集体法拍是一个重要转折信号:一方面,法拍人数迎来了显著增长;另一方面,拍卖税费也开始走向“各付各税”。
在朱志强看来,法拍市场历经多年发展,已经从早期线下举牌的“小众游戏”,发展到如今阿里资产平台、京东资产平台等可全民参与的标准化市场。从早期的税费模糊、清场难的“灰色地带”,到法院“包清场”“各付各税”的透明规则,法拍市场越来越规范化。
“法拍的资产类型越来越多,给买家提供了各类可供选择的标的。以深圳为例,在早年市场中,像高端别墅类房产很少进入法拍流程。就算有,价格也高得离谱,因为不愁卖。但如今的法拍市场,给很多改善型买家提供了入场机会。”朱志强说道。
十年蜕变:法拍从小众游戏走向全民“网购”时代
谈及过往法拍市场时,朱志强提到了自己曾参与的多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法拍案例。
2015年,在桂林市临桂新区举行的一场厂房拍卖会上,一位柳州老板以总价5700万元成功竞拍下103亩工业用地。然而,仅三天后,由于股市行情突变,该老板遭遇强制平仓,最终连1000万元的高利贷保证金也无力偿还。
这是朱志强早期所经历的“惊心动魄”一幕,亦是当时法拍行业的真实缩影:线下交易盛行,规则含糊不清,参与者多为“敢于冒险”的圈内人士。
十年后,这样的场景已成历史。
“现在买卖法拍房,在操作流程和便捷性上,和淘宝买衣服没太大区别。”他边说边打开手机上的司法拍卖页面,宝能城234套住宅的成交记录赫然在列,操作流程清晰可见。
朱志强协助资方拍下的某法拍资产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在朱志强看来,2022年至2023年的宝能城住宅集体法拍,成为深圳法拍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告诉每经记者,在宝能城房源法拍之前,深圳法拍房成交后的税费全由买受人承担。如一套成交总价1500万元的法拍房,可能需要额外垫付高达数百万元的土地增值税等卖方税费,这也让很多买家望而却步。
因为税费问题,宝能城参与法拍的房源曾先后经历撤拍、重新上架等情况。此后,深圳中院调整法拍规则,改为“各付各税”:买方仅付契税,若买方垫付税费后可向法院申请退还。
规则重塑让市场彻底激活。
“以前法拍是‘少数人玩’,现在普通家庭也敢参与了。”朱志强解释,法院推行“包清场”政策后,买家无需担心原房主拒不腾退,“就像网购包邮,付款后法院出文书过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买卖的风险”。
深圳法拍房交易走势图 图片来源:同致诚评估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据同致诚评估数据,深圳法拍成交套数已从2017年的823套,跃升至2024年的2055套。豪宅法拍更是打破了“隐秘交易”的惯例,香蜜湖一号、纯水岸别墅等稀缺房源纷纷上线,其成交价格已成为市场价格的基准锚点。
朱志强还提到,如今法拍行业的门槛也较过去有所提高。“以前懂点门路就能做,但现在几乎得覆盖法拍全流程。”朱志强坦言,地产下行导致不良资产明显增长,但竞争早已不是“拼关系”,而是“拼专业”。
朱志强表示,法律知识是基础,需精通抵押权、居住权等复杂条款。“当然,这些都只是最基础的,更重要的是经验积累,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一些特殊法拍案例,甚至需要联动银行、律所、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部门沟通解决特殊纠纷。”
从“接盘”到“盘活”:法拍行业的全链条革命
随着法拍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对从业人员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朱志强向每经记者表示,“法拍的专业知识其实只是基础,更重要的还是经验积累及资源整合”。
“以前我们干法拍时,基本上能找到资方就很不错了。但现在这只是基础,包括法拍的全链条都得参与,从银行到资管公司再到法院阶段,中间的各个环节都得跟。甚至最后资产成功法拍了,如何运营、盘活现在也需要掌握。”
朱志强指出,资产一旦进入法拍程序,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复杂问题。每一宗法拍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从业者必须凭借自身经验,灵活应对并解决各类难题。
例如,深圳南山西丽某单位一套职工的房产,曾让某中介机构的法拍部门陷入困境。原房主态度强硬拒绝腾退,而买受人是一位孕妇。2022年,这个腾退难度极高的案例交到了朱志强的手中。
朱志强参与某法拍房源清楼交付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朱志强向记者分享了当时的“解题”思路:先让中介女高管带水果安抚孕妇,稳定其情绪;再与法官沟通解决方案,让法院领导联系房主的单位领导,并从拍卖款中划拨租金补贴。最终,该房主自愿搬离。
“法拍不是单纯的‘接盘’,而是要盘活资产,更要解决‘人’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朱志强说,这类案例的核心是“全链条介入”——从前期尽调、中期竞拍,到后期清场、运营,每个环节都得有预案。
而这种“全链条思维”,或许与他早期的从业经历有关。
据朱志强回忆,早年在广西时,他通过“银企联合”模式,让桂林某银行直接垫付资金拍下厂房,再以1%股权代持的方式规避风险,最终资产价值实现翻倍。来到深圳后,他将这一模式升级:对接多家资管公司充当顾问角色,然后还会主动参与银行资产推介会,筹备不良资产频道,打通从债权到物权的全流程。
“十年前拍厂房,靠的是勇气;现在法拍市场,靠的是体系。”朱志强说,行业的未来会更规范,一个明显的变化在于,现在资产的法拍价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银行的贷款锚点,法院的流程也越来越透明。
“法拍行业在逐步扩大,而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只有继续当好‘资产医生’的角色,才能让更多不良资产找到新价值。”朱志强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