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闪崩!A股投资者的应对思路——极简投研

对于美股的大幅调整,A股投资者当下的决策重点,应该放在应对思路上,而非探求原因上。本次美股毫无征兆闪崩,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应对能力训练,同时,它并不会改变A股持续向上的内在驱动力,今年4000点的观点不变。

隔夜,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56%,创4月4日以来最大跌幅,道指跌了1.9%,创4月21日以来最大跌幅。

对于美股的大幅调整,A股投资者当下的决策重点,应该放在应对思路上,而非探求原因上。本次美股毫无征兆闪崩,是一个不错的交易应对能力训练,同时,它并不会改变A股持续向上的内在驱动力,今年4000点的观点不变。

“9.24”行情之后,A股驱动力源自内部

“9.24”行情之后,A股趋势由内部因素主导、外部冲击仅致波动的特征,可通过市场数据与历史对比来印证。

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落地后,A股开启上行趋势,日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攀升至3万亿元水平,增量资金入市趋势显著。

这一波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内部:

政策端,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组合拳持续发力,叠加“两新”扩围、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等政策托底;

资金端,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创十年新高,居民存款搬家带动新开户数同比增长32%;

产业端,AI算力、半导体等科技赛道的技术革新,推动有色金属、通信等板块涨幅超60%。与此同时,来自外部的干扰并没有结束这股趋势,仅仅是增加了趋势中的波动。就拿4月份那波调整来说,很多投资者也正是因为那波调整,才顺利拿到便宜筹码,赚到了不错的超额收益。

分析清楚A股趋势的核心驱动力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应对思路

所谓应对思路,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指数层面、对冲层面和弹性层面。

指数层面,两个与A股市场情绪有关的主要海外指数,也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下周一A股主要指数承压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哪个板块会来稳指数?

小二能想到的方向是银行+电力等红利资产。红利和科技的跷跷板效应,从202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银行股和科创50的走势就非常典型。

从7月11日银行股打出高点后,已经震荡调整了60个交易日,时间窗口上比较充分,完全能够胜任稳指数的重任。当然,银行板块是红利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果有表现,市场的做多逻辑大概率会延伸至整个红利方向。

对冲层面,前面说了A股趋势的驱动力来自内部,如果是像4月份中美关税扰动那样的剧本,A股应该会有对冲板块,小二倾向于稀土、军工、农业等。半导体由于前期涨幅较大,加上部分券商对两融折算率的限制,对冲价值可能偏小。

从行情数据来看,4月份那波极端波动,对冲板块就是农业和消费。军工类板块表现相对抗跌,但并不出众。

弹性层面,这方面我首推前沿科技类的:AI穿戴、国产芯片、机器人。

回顾4月份的行情,波动最大的是科技类,收益最大的也是科技类,弹性拉满。

就连小米这样的万亿级大公司,在跌了近40%后也反弹了70%。 

 科技类板块目前享受政策和流动性共振,弹性大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波段空间。因此即便下周一科技股大幅调整,小二也不会怕,并且等待抄底。

另外,后面进入“十五五”规划时间窗口后,科技股还有更明确的政策支持,市场炒作是免不了的。

当下如果调整也是合理现象,涨多了之后进行调整,后面“十五五”规划再炒。

剧本的节奏感就在于此......面对可能的调整,大家确实没必要慌张。

当然,本周五有投资者问我“XX跌了,未来还有机会吗?”

小二想说的是,任何以量价做出来的分析都是短期逻辑,短期逻辑只能决定股价趋势的波段次数,决定趋势的是公司的中期行业逻辑和远期宏观逻辑。

我们以宁德时代为例(并非推荐)。

远期宏观逻辑:全球储能增量和新能源车渗透提升,叠加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名片之一;

中期行业逻辑:锂电板块“反内卷”背景下电池涨价;

短期行业逻辑:37个交易日涨了60%,存在阶段回调的客观风险。

因此,即便下周一市场调整,部分个股的股价出现阶段下跌,但不会影响其运行的趋势,反而可能成为投资者上车的契机。

(小二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责编 何建川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