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总部经济再添“四子” 企业用脚投票看中哪些赛道?丨成都投资智能体
「 关于我们 」
每日经济新闻立足自身专业性、优势资源和AI应用战略,基于自研“雨燕智能体平台”,打造“成都投资智能体”产品,旨在为关注成都投资机遇、营商环境和经济动态的企业、就业创业人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报与观察分析,建立投资对接服务平台,欢迎持续关注!
成都投资观察
成都总部经济再添“四子” 企业用脚投票看中哪些赛道?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图片来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微信公众号
国庆中秋假期,成都文旅消费市场一如既往火爆,与此同时,成都的产业发展也活力满满。就在假期前夕,成都一口气揽下四个总部项目,横跨核医药、DPU芯片、AI大模型、存储芯片赛道,企业“用脚投票”背后,也为后续资本、人才、技术在成都的“再配置”标注了新的坐标。
具体来看这四个总部项目——
复星医药把核药板块唯一总部落地成都高新区,放在天府国际生物城,成功引进泛肿瘤诊疗一体化核药管线,将助力生物城打造全球领先的诊疗一体化核药中试与生产基地。
作为国内DPU芯片细分领域唯一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驭数携600余项DPU专利落地天府新区,建设西南总部,将聚焦网络传输芯片与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填补西南相关产业空白。
华运智远将矿山大模型全国总部落在成都高新区,将深化AI场景应用,联合开发“矿石流”全场景数智化解决方案,推动矿山、港口等行业运维服务从“被动运维”向“智能预判”跃迁。
至讯创新子公司仲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成华区龙潭机器人产业园,将建成至讯创新全国第二总部及存储芯片研发测试和制造基地,推动完善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生态。
四个项目虽产业赛道不同,却共同指向“研发+量产”双中心模式,与成都提出的“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立园满园”行动开展的目标逻辑高度同频。
那么,为什么是成都?为什么是现在?
首先,成都的产业基底进入“兑现期”。一方面,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集群已为成都沉淀完整的中试、验证、代工、封测生态,企业“拎包即可落地”。另一方面,专业化产业园区成为成都招商引资的主要阵地,今年前8月,成都各园区共计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554个,总投资4971.64亿元。各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上半年累计达4405家。
此外,新的市场信号也已经释放。
其实,核医学、DPU、AI大模型、高端存储都是“东部研发—西部转化”的国家梯度转移受益者,而成都同时坐拥超大市场规模与低试错成本,逐渐成为“换道落地”首选。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给成都贴上“西部市场准入”标签,对销售型总部吸引力陡增。
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从企业投资机遇上来看,成都的优势正进一步显现。
例如,在金融赋能方面,复星医药与天府国际生物城共设专项基金、成都科创投集团连续押注至讯创新并引入龙潭机器人产业园,显示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股+债+补贴”组合拳已成熟。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初创企业而言,把总部落在成都便意味着有望提前锁定A轮甚至Pre-A轮“活水”。
而从各条产业赛道的情况看,在核医药方面,从同位素供给到诊疗一体化,成都具有较为完整的“放药闭环”。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将核药列入重点发展方向,已聚集云克药业、中核高通、GE医疗、永新医疗等核药生产、核药装备制造等企业。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到2030年,总体核医疗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DPU芯片领域,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智算中心两条“国家级算力走廊”已接入骨干直联点。截至2024年,成都全市的算力总规模已高达8754PFlops。华为、新华三均在成都设供应链中心,芯片流片后可就地完成硅后验证,节省传统“华东-华南”2-3周物流与适配周期。
大模型领域,成都已汇聚行业大模型企业60余家,其中8个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同时,根据今年8月出台的《成都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若干政策》,成都鼓励企业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企业通过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调用、云化部署等方式使用模型的,按不超过年度模型使用费用的30%,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
高端存储方面,成都已有德州仪器全球唯一集晶圆制造、晶圆加工、凸点加工、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制造基地,以及奕斯伟板级封装线等,可形成“晶圆凸点→板级封装”连续工艺;方片K成都芯盛作为国产SSD主控芯片头部企业,已成为中国存储产业“国家队”的中坚力量。成都已具备争创“存储+算力”双国家级集群的潜力。
四座总部落地,只是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局部峰值”。按照规划,成都正在打造新的千亿、万亿级产业链。对于还在观望的企业而言,机会窗口仍在,不过单纯的政策红利期正在让位于“生态红利期”,能否与本地链主共享场景、与本土基金共筑资本、与在地高校共创人才,将成为决定落地成本的核心变量,当然也是机遇所在。
数读区域经济
142.33万人次——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郫都区文旅市场人气火爆、消费活跃。全区共接待游客142.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5%;实现旅游总收入9.75亿元,同比增长5.06%。
假日期间,区内各大景区、商圈、特色点位纷纷“放大招”,以创意活动、互动体验和优惠促销吸引游客,形成“多点开花、全域联动”的旅游新格局。其中,在成都佛罗伦萨小镇,一场“川味邂逅意式风情”的美食嘉年华暨第十三届郫县豆瓣博览会成为假期亮点。游客不仅能在欧式建筑中畅享购物乐趣,还能参与非遗技艺展示、跨界融合菜品开发等互动活动。相关促销进一步激发了游客的消费热情,据悉,成都佛罗伦萨小镇整体客流、销售额均实现了超10%的增长,全力打造消费者青睐的“微度假”首选目的地。
区域、部门、国企动态
◎ 10月9日,新都区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新都区委书记魏柯强调,要聚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以聚链成群为重心,培育打造更多高能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扩能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攀高、新赛道产业培优育强、未来产业加速孵化。释放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推动文化旅游业特色发展、现代商贸提能升级、医贸产业集聚发展。夯实都市农业发展根基,聚焦“高效、高产、高质”目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水平。(来源:新都发布)
◎ 9月29日,“政企携手·合作共赢——重大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现场,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发布《成都市重大政府和国企投资项目供需对接清单》,共收录358个项目合作机会,可参与的投资规模初步预计超680亿元,涵盖建设施工、设备材料、投资合作、运营服务、技术咨询、招商租赁、其他需求七大类。(来源:成都发展改革)
↑ 扫码获取供需对接清单 ↑
◎ 9月29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发布《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成都市具身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具身智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10家,实施产品和场景“双百”工程,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支撑成都建设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近年来,成都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按照“强设计、补制造、扩封测、延链条”的思路,努力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备份基地和中国“芯”高地。目前,已聚集比亚迪半导体、成都海光、德州仪器、摩尔线程、沐曦等集成电路企业400余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1家,链主企业12家,营收连续3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830亿元、同比增长18%,产业规模全国第8。初步形成IC设计、晶圆制造、先进封测以及装备材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计算、通信、功率半导体、模拟等领域具有特色优势。
同时,成都拥有电子科大、四川大学以及中电科10所、29所、30所等高校院所,布局有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重大创新和服务平台。获批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为智能芯片产业持续注入人才活力。
此外,成都将通过场景应用和算力提升双向发力,在场景应用上,围绕医药健康、低空经济、城市治理、文旅体验、商业零售及教育等领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成都海光、黑芝麻、燧原、安路科技、成都华微等智能芯片企业在对应行业的应用,全力打造一批具身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在算力提升上,成都将持续推动高能级算力建设,构建“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的算力供给体系,支持华鲲振宇、华存智谷等本土企业增强多元化服务能力,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国产智能芯片“生态高地”。(来源:成都经信发布)
◎ 近日,成都产投集团下属成都科创投集团主导管理基金完成对至讯创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的投资。所投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至讯创新MLC NAND和未来新产品量产,并助推至讯创新在成都成华经开区建设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展示、交付于一体的全国第二总部及存储芯片研发测试和制造基地。除对企业发展的助力之外,本轮投资还将推动完善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进一步深化至讯创新与成都当地产业链协同。(来源:成都科创投集团)
民营经济动态
成都高新区企业沃飞长空自研 国内首款载客运输eVTOL正式下线
AE200-100首架机正式下线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9月29日,由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AE200-100首架机正式下线。这标志着国内载客eVTOL研发进入新的里程碑——即将开启载人试飞,正式迈入适航取证全面冲刺与量产机型预生产阶段。
作为国内领先的eVTOL主机厂,沃飞长空在技术层面,率先完成载客机型下线,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领跑行业;在适航取证方面,该机型将承担TC取证的数千项验证工作,开启商业化倒计时;在国际竞争格局中,AE200已与全球顶尖产品并驾齐驱,为全球立体交通提供“中国方案”。
在首架机下线现场,沃飞长空宣布,目前AE200已储备千架商业订单,首年产能正有序释放并已获市场踊跃认购,订单覆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要经济区域。
据悉,目前,沃飞长空在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全球总部基地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使用。该基地建成后,将构建起集研发、生产、测试、交付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大幅提升AE200及后续系列产品的产能规模与生产效率。
包括沃飞长空在内,成都高新区目前已聚集低空经济产业链核心企业95家,覆盖装备材料、关键系统、整机研制到维修服务、飞行培训等全链条,形成了“技术攻关有平台、成果转化有渠道、企业成长有扶持”的全周期服务体系。2025年7月,成都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交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未来科技城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正全力建设中国西部航空航天产业园,打造西部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战略支点。
营商环境观察
新津区“白、灰、黑”信用监管 为企业“减负赋能”
新津区市场监管局推进涉企“一码检查” 图片来源:“成都新津”微信公众号
“如今,纳入‘白名单’后,检查大幅减少,我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和发展中。”日前,新津区企业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道,企业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小酥肉、糖醋里脊、火腿肠等爆款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新津全面推行“白、灰、黑”信用分级监管改革,通过大数据给企业“信用画像”,按等级监管,让众多信用良好的企业免于频繁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为企业减负,为发展赋能。
数据显示,1—8月,新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6%,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2.5个百分点。
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自2024年以来,新津大力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 改革。通过这项改革,涉企检查频次压减70%。
新津今年新升级的“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则进一步为企业减负赋能,持续推进“立园满园”行动、深化“进解优促”工作。
“在新津,只要企业信用好,就可以获得‘免检金牌’。”新津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白、灰、黑”信用监管模式依据企业一个完整年度信用表现情况,建立了三级认定标准:无行政处罚纳入“白名单”;行政处罚不超过2次且无其他失信行为纳入“灰名单”,行政处罚3次以上或有严重违法纳入“黑名单”。“白名单”企业原则上一年内不进行区本级检查。
“白名单”企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触发式监管”。“只要系统监测到原料不合格、投诉等风险线索,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但没线索就绝不打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灰名单”企业则实行“双随机”抽查式监管,推行“柔性执法”,首违慎罚、轻违免罚。“黑名单”企业则实行更严格的全覆盖监管,确保“监管不缺位”。
据统计,目前,新津区的“四上”企业“白名单”企业占比60%,覆盖工业、零售、医美等13个领域。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食品领域的头部企业,过去每年要接受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多次检查,实行“白、灰、黑”信用监管以后,因企业信用等级好被纳入“白名单”,检查少了,企业腾出来更多的精力去扩市场、抓生产。最近,企业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全力推动产品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已出口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
围绕成都“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津以实际行动细化落实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制度,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新方法,充分彰显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摇篮”的动能与活力。
区域投资信息
◎ 近日,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四川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5》,崇州市隆兴镇上榜“2025四川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成为对崇州县域经济及乡镇发展活力的有力印证。
近年来,隆兴镇在产业发展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了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到“现代化产业强镇”的华丽转身。今年以来,隆兴镇推动以桤泉绿色食品产业园为核心的粮油产业建圈强链,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联农带农机制为“牵引”,推动一二三产业“串珠成链”,与37家企业开展粮油食品精深加工,开发轻食类、功能类系列产品10余种;以天府酒村为核心,建成11个共富小院做强庭院经济,2024年镇集体经济收入达1685万元,加快推动隆兴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据悉,下一步该镇将在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崇州市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智慧韧性”的县市新城。(来源:今日崇州)
◎ 9月28日,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烟火里的时尚消费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举行。活动现场,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总部项目、财富大厦一期商业综合体项目、成都伊藤洋华堂天府店等一批优质项目正式签约。此外,雷石天地数字互娱业务总部项目、煜丹青创意中心项目、安德盛世直播电商供应链总部项目、BON APPéTIT(BA烘焙)、布兰兔的植物庄园等项目已确定落户天府新区。(来源:天府发布)
◎ 9月28日,“聚势东来·印象未来”简阳市东来印象项目2025年招商推介会举行。现场,东航资产旗下的云锦智运公司与商户代表全季酒店、太平洋影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东来印象”项目总占地450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简阳联合东航资产,计划引入航空商业及高端服务业态,推动临空经济与新型消费深度融合,着力将其打造成集高端酒店、航司总部、商业综合体、文旅消费于一体的特色消费地标。目前,项目已完成多家主力品牌签约,希尔顿欢朋酒店、华为等国际品牌也在洽谈中。(来源:简阳发布)
◎ 9月29日,峨影·1958园区项目在青羊区峨影厂区开工,将打造成为集文化传承、产业聚合、沉浸体验、文旅消费于一体的城市电影主题公园。据悉,该项目是四川探索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被写入今年6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决定》,项目预计投资9.98亿元,是青羊区文创产业园的“镇园之宝”。
项目建成后,预计将集聚200余家影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电影产业链。项目奠基仪式上,峨影集团与西影集团、浙江文投集团、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天府演艺集团、星阅辰石等一批园区战略合作伙伴举行了签约仪式。各方将共同为峨影·1958园区的发展赋能。(来源:锦绣青羊)
◎ 10月9日,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及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评价结果。其中,位于彭州市的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上榜2025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
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是成都市唯一的省级化工园区,位于彭州市隆丰街道。园区以四川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和8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氢能等产业,累计招引产业化项目33个,总投资670亿元,每年为成渝地区供应45%的汽柴油,满足全川16个机场85%的航空煤油消费需求,为四川及西南地区主导产业保障超300万吨的基础化工材料,极大增强了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成渝地区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础材料保障基地。(来源:彭州发布)
本期编辑:赵博渊
封面图片来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成都投资智能体”产品内容由每经自研“雨燕智能体平台”以成都市及各区(市)县官方政务源、权威媒体等信息构建“成都投资知识库”,运用AI大模型技术生产制作,经由人工审核、编辑、校对后进行发布,后续我们还将不断迭代智能体平台技术,完善产品制作流程,欢迎大家关注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技术支持
成都每经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智力支持
每经智库
欢迎扫码关注“区域竞争力”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成都投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