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总部落子 新都油服产业剑指百亿级丨成都投资智能体
「 关于我们 」
每日经济新闻立足自身专业性、优势资源和AI应用战略,基于自研“雨燕智能体平台”,打造“成都投资智能体”产品,旨在为关注成都投资机遇、营商环境和经济动态的企业、就业创业人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报与观察分析,建立投资对接服务平台,欢迎持续关注!
成都投资观察
上市企业总部引领风向标 新都油服产业集群剑指百亿级
新都油气服务科创中心 图片来源:“新都发布”微信公众号
日前,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捷贝通总部大厦正式投用。自2020年落户新都以来,捷贝通相继实现升规入库、新三板挂牌和总部大楼投用。捷贝通集团董事长曾斌表示:“总部迁至新都五年,我们找到了适宜企业发展的‘优质’土壤。”
油气服务主要指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产品的行业。2023年,新都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0余份。近三年来,新都油气服务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预计到2027年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作为新三板上市企业,捷贝通在新都的总部落子以及快速发展,让外界目光再次聚焦新都油服产业,这个目标百亿级的产业集群,蕴藏着多大的投资潜力?企业的机遇又在哪些领域?
坐拥西南石油大学 新都油服产业集聚效应彰显
首先从宏观背景上看,“十四五”以来,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大幅增加,年均投资规模高达3543亿元,较“十三五”增长36%,这为油服行业提供了广阔且稳定的市场基本盘。特别是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连续八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对GDP的拉动率高达1:8.61,显示出强大的产业链带动效应。
当前,四川盆地正在建设中国首个千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其资源总量达4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探明率仅18.7%,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最具潜力的盆地。这也意味着从去年的700亿立方米年产量迈向2035年1000亿立方米目标的进程中,蕴藏着超过300亿立方米的巨大增产空间。这直接转化为对先进油气增产技术、高端装备和专业化服务的海量需求,也是四川省外油服企业来川主要看中的市场机会。
据悉,当前油服企业主要围绕西南石油大学落地,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新都区、德阳广汉市的油气服务产业聚集初步成势,有望形成成都都市圈油服“黄金三角”。
三地当中,作为西南石油大学所在地,新都区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构建了以西南石油大学为创新极核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体系。
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并列全国第一,是行业顶尖人才和原创技术的策源地,这一独特资源是新都吸引捷贝通等龙头企业将总部或核心研发机构迁入的重要因素。目前,新都已聚集了从川庆钻探、哈里伯顿等国内外巨头,到中曼石油、德仕等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在内的近250家油服企业,形成覆盖钻采设备制造、增产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
此外,与许多地方仅满足于地理上的“邻校”不同,新都区将高校的科研实力、人才储备与区域的产业规划、企业的市场应用无缝对接,形成了“政府做规划、高校舞龙头、企业唱主角”的高效模式,极大降低了技术转化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例如捷贝通,其总部与西南石油大学仅相距400米,除了地理上的便利,也带来了知识流动、技术迭代和人才输送的高效。据了解,捷贝通落户5年来,学校不仅为其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还构建起各级各类多元创新平台,促进关键技术快速转化与产业应用。
从源头技术到资本运作 产业链上多个环节有机会
对于投资者而言,新都区的投资价值体现在几个关键维度。首先,其紧邻创新源头的区位优势,意味着能最早接触并投资于具有颠覆潜力的前沿技术,尤其是在深层/超深层开采、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领域,这些正是攻克“卡脖子”技术、将资源量转化为可采储量的关键。其次,成熟的产业集群显著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和协作门槛,投资者易于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再者,新都区政府的服务意识已得到验证,以捷贝通为例,从解决企业运营难题到组建专班助推上市,展现了打造优良营商环境的决心,今年创新设立的首期规模3000万元的“新质贷”便是精准金融支持的体现。
具体来说方向,核心技术自然是机会最多的领域。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国家号召下,专注于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旋转导向、智能化压裂酸化、油田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企业,在新都有望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红利。捷贝通聘请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正是其向这些高技术壁垒领域冲刺的信号,也为相关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或项目指明了方向。
其次是产业链配套机会。新都日渐庞大、剑指百亿的产业集群必然产生对高端零部件、专用软件、数字化解决方案、专业咨询和运维服务的持续需求。相关企业可以关注现有产业链中的空白点或薄弱环节,提供高附加值的配套服务。
此外,资本运作也是机遇。随着捷贝通成功登陆新三板,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具备技术实力的新都油服企业步入上市进程,这也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以及战略投资者提供了参与企业成长、分享区域发展红利的窗口。
更拓展开来讲,其实利用新都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条件,在“黄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大局中寻找机遇也是路径之一。当前,从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统筹三地资源、明确分工、共建共享平台的呼声日益高涨,若此举得以推进,将极大释放区域整体能量。
区域、部门、国企动态
◎ 10月16日,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会见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一行。会见中,双方围绕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就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和影响力,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研究合作,共建“中试+”示范平台,携手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在产业合作方面拓展新局面,共促区域高质量发展等交换了意见。(来源:成都高新)
◎ 10月13日—16日,双流区委书记钟静远带队赴青岛、烟台、郑州、北京开展“抓项目促投资”活动,实地考察拜访物联网、电力设备、生物医药及生命科学、集成电路、速冻食品等领域龙头企业,深入对接优质资源,力促一批优质项目加快洽谈签约落地。(来源:双流发布)
◎ 10月13日,崇州市召开罨画池(正东街)片区招商运营工作专题会,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崇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饶程在会议中强调,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和展示罨画池片区的独特历史文化底蕴,以市场化、专业化方式高效推进招商运营,致力将片区打造成为彰显城市特色、惠及广大市民游客的文化旅游新地标。(来源:今日崇州)
◎ 10月16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立园满园”行动工作推进会,全市产业园区及相关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市重点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市产业园区运行监测分析情况,对“立园满园”行动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来源:成都发展改革)
◎ 10月16日,成都“进解优促”面对面——低空经济产业链专场座谈会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市领导,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等40余家市级部门、区(市)县,7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代表性企业以及多家金融、科研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面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协调解决堵点问题。(来源:成都民营经济)
◎ 10月14日,以“文创天府 蓉耀未来”为主题的“潮玩总动员·2025成都文创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对接会”在东莞市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办,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协办,东莞市潮玩协会支持。
本次对接会吸引了逾百家粤港澳大湾区顶尖的潮玩企业、商协会及投资机构代表,与成都市市级相关部门、市属国有企业、区(市)县、核心产业园区及优质文创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开展产业对接。活动现场进行了成都市投资环境推介及潮玩产业合作机会清单发布,现场签约项目20余个,总金额超百亿元。(来源:成都发布)
民营经济动态
达成30家合作意向 成华区企业航微能源“出海”欧洲
航微能源获颁CE认证 图片来源:“成华发布”微信公众号
不久前,备受业界瞩目的“2025欧洲机场设施展”于德国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此次博览会中,来自成华经开区的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微能源)携自主研发的储能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电动收放线机器人亮相,展示中国企业在绿色机场设备领域的技术实力。
此次航微能源展出了储能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电动收放线机器人,其中储能型飞机地面静变电源(拖曳式)具有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等优势,它可替代传统移动式燃油APU电源,为飞机提供清洁、高效、稳定的400Hz电源,同时集自主研发的飞机地面静变电源、拖曳式底盘、储能电池为一体,机动性更强,可适用于多种机位。
电动收放线机器人则应用于机场,配合飞机地面电源使用,采用滑环防扭技术,能有效保护400Hz电缆,延长电缆使用寿命5年。
“不同于大多数海外民航业务,我们为客户提供了绿色机场解决方案,以全电GPU为核心,通过‘光储电充一体化’构建机场交/直流微电网,为机场提供可靠绿色供能、应急供电。”据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广斌介绍,凭借领先的产品性能与系统化解决方案,展台迎来多个国家客户的咨询与洽谈,公司与30余家合作伙伴在设备采购、技术支持、本地化服务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将签约3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现场,国际权威认证公司SGS为航微能源颁发CE认证。CE认证是欧盟安全合格标志,是构成欧洲指令核心的“主要要求”,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以表明产品符合欧盟《技术协调与标准化新方法》指令的基本要求。
“此次参展产品均符合CE认证标准,该认证标志着航微能源民航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符合欧盟及国际主流标准要求,不仅体现了航微能源在产品设计与质量管理体系上的成熟度,也为未来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提供了权威准入资质与信任背书。”陈广斌介绍道,今年以来,航微能源着重拓展海外市场,已与阿联酋、印度、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达成设备采购、备件供应、技术支持等多领域的合作,将推动公司在海外市场深度布局。
营商环境观察
集群成型成势 四川天府新区做优航空产业生态
纵横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 图片来源:“天府发布”微信公众号
10月15日,在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内,西部航空产业的“风向标”——2025航空装备创新及产业促进大会暨成都航空装备展吸引了航空装备全产业链80余家行业知名企业,全面展示我国航空装备领域在整机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制造工艺提升、智能化转型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展会上,航空领域专家的智慧碰撞与兴隆湖周边的产业集群形成奇妙呼应——如今,天府新区低空经济产业正以年增速20%的势头蓬勃发展,让行业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的产业实力与未来潜力。
目前,兴隆湖已形成一片充满活力的航空产业集群实景,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位于天府新区新兴产业园的纵横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3700架标准机型的年产能产线正全速运转,产品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500多个用户提供“成都造”的空中解决方案。傲势乐翼等龙头企业的加入,进一步强化了新区天空智慧矩阵的构建。
去年年底,天府轻动公司自主研制的高端涡扇发动机在四川天府新区实现首次点火,让众人看到了新区企业在航空发动机方面的硬核实力。聚焦涡扇、涡喷、混合动力领域,新区还集聚了清航引擎、四川观想科技等企业扎根,让“空天产业”有更强动力。
在通信、导航、感知、控制等“空中神经网”领域,天府新区集聚了空御科技、汇蓉国科、紫瑞青云等一批企业。同时,商飞软件、安世亚太、钢研纳克、数智传感器检验检测中心、成都优材科技、航大新材料、剑涧优能等企业也在设计、仿真、先进测试、复合材料等方面全面发力。
产业生态的构建离不开协同联动。四川天府新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鹏在展会上介绍:“我们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成投用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实体运行2个省级实验室,布局建设跨尺度矢量光场、磁浮飞行风洞等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6个,落地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西工大先进动力研究院等校地新研机构39家,引育院士19人、高层次人才981人,集聚青年科技人才超19万人,新区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产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政策的精准灌溉。今年7月,四川天府新区启动首批“先拨后股”试点项目征集,单个项目资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40%。
年初,《四川天府新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印发,明确将航空航天作为主攻产业方向之一,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技术研发、适航取证、航空器试飞、商业航线运营、首飞试用等,单个条款最高支持可达1000万元,市、区两级政策可叠加享受。
在场景应用方面,天府新区展现出独特优势。在华西天府医院停机坪,空中“120”紧急救援完成实战演练;兴隆湖水域,无人机“警航队”腾空而起;成都科创生态岛,无人机变身“智能空中配送员”,10分钟将咖啡送到顾客手中……当前,四川天府新区正逐步将W类(非管制空域)适飞空域占比由5.82%拓展至69.9%左右,为新区各类低空飞行活动创造条件。
在天府新区的规划蓝图中,12.8平方公里的航空动力科创区、4.9万平方米的低空经济产业园,正成为航空产业腾飞的新起点。
区域投资信息
◎ 10月17日,总投资额约30.5亿元的中微公司成都研发及生产基地暨西南总部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正式开工。这一重大项目的落地,不仅标志着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西南地区战略布局的全面启动,更为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项目效果图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中微公司是一家以中国为基地、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导体设备企业,四次荣登福布斯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本次项目将专注于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原子层沉积设备(ALD)等面向高端逻辑及存储芯片的关键半导体前道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将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计划于2027年建成投产。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微成都项目对于提升成渝地区半导体先进制程关键技术研发和国产替代水平,补齐西南地区晶圆加工先进设备制造短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来源:成都高新区)
◎ 10月16日,国际数字影视(短剧)基地项目在成都东部新区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约31亿元。此次率先开工的项目位于西部金融创新中心8号楼,其建筑面积达40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影视拍摄、微短剧剧本创作、音视频编辑制作、宣传发行等领域的链主企业及中小企业,搭建影视文化成果展示、数字内容创作孵化、影视人才验证服务等产业服务平台。(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 10月16日,晶测芯材精密光学测试仪器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动工活动在温江高新区举行。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精密光学测试仪器及超高精度光学元件200台/套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据悉,温江区正开展2025年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10月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26.74亿元,涵盖绿色食品、新型显示、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其中包含重大产业化项目5个。(来源:金温江)
◎ 10月15日,投资20亿元的中通快递西南总部项目在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正式投运,将助推园区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提速成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中通快递西南总部项目 图片来源:“简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是成都天府国际临空经济示范区“一核四区”中临空现代服务业承载地,主要聚焦贸易服务,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物流、多式联运、国际贸易等,加快建设电商智慧物流区,打造“链接全球”多式联运中心。目前,园区已吸引唯品会、申通、传化、韵达等企业在简建立区域总部。(来源:简阳发布)
◎ 10月14日,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产业配套专场活动——聚变科创城启动仪式暨核能与核技术应用成果投融资路演在四川天府新区举行,现场正式发布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计划。
成都科学城 图片来源:马骥 摄
发展计划聚焦可控核聚变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材料与装备研制和产业链集聚等领域,建设“可控核聚变全球性‘技术研发高地、产业发展集群、对外交流中心’”,打造聚变能源工程化、商业化的技术发源地和产业集聚区,具体将在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域集中布局3大功能:科技研发区集中落位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研发企业;产业集聚区主要承载可控核聚变核心及延伸产业项目;生活配套区建设人才公寓、城市商业、学校医院等公服配套。(来源:天府发布)
◎ 10月14日,在2025中国(成都)—法兰克福投资推介会上,成都招商中心与德国模德机床齿轮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德国模德机床中国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将依托德方在滚齿机领域的核心技术,建设集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的高精度齿轮机床创新基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成都东部新区区属国有企业——成都市简州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通过战略股权投资的方式与模德机床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项目加快落地见效。(来源:成都东部新区)
◎ 10月14日,2025中国(成都)—沙特(利雅得)经贸交流对接会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此次对接会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电气设备、新型材料、物流运输等领域展开交流,促成中沙双方在多个产业达成合作,其中成都市青白江区企业拿下5亿元订单——四川万商源通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阿拉伯皇家之门科威特公司(ARG集团)、中建中原沙特有限公司签订采购协议,订单金额分别为3亿元、2亿元,产品覆盖五金机电、建材、钢材等多个品类。(来源:成都青白江)
◎ 10月13日,“投资盖碗茶”彭州市特色产业园中园发布仪式在彭州市民营经济(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彭客空间举行。活动中,彭州市特色产业园中园正式启动,并发布了特色产业园中园规划建设方案,标志着彭州向“产业集群成势”迈进关键一步。
据悉,彭州市特色产业园中园建设规划将在现有“2+2”产业园区体系下,纵向构建“三级递进式”的特色园中园体系。第一层级为“主攻方向园”,共22个,实现“一园一主业、一域一特色”;第二层级为“垂类赛道园”,共40个,力求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实现产业链的纵深突破;第三层级为“拳头产品园”,集中打造“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的拳头产品。(来源:彭州发布)
企业每周必读
◎ 10月22日下午2点,成都市郫都区城市价值(西宁)推介会将在西宁市富力万达文华酒店3楼宴会厅举行。郫都将与西宁共话发展新机,共绘合作画卷。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指导,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郫都区投资促进局承办。走进西宁参展的企业有粼湖天境、蓝光映玥、蜀都万科锦上扬华、润弘丽都、润弘铭城、菁蓉府、凯瑞望丛天序、鹭岛璟宸壹品、邦泰朗境花园、西溪里别院、雄飞上院、崇宁华府、桂溪欧苑、蜀郡清上居、国宾名邸等。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微信公众号
郫都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82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连续22年进入四川省“十强”,位列2025年赛迪中国百强区第82位,2025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42位。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百强区。
在产业方面,总面积64平方公里的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网络、智能终端等研发制造基地以及省市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是全省首个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地,已形成以华为、京东方、华虹、英特尔、西门子、富士康等为链主企业的跨区域产业链,拥有千亿级产业链3条。
聚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5家,电磁空间安全产业获评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一批以中电科29所、成都智算中心、国盾融合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空间对抗等新兴产业的单打冠军、领航企业加速汇聚。(来源:天府郫都)
本期编辑:赵博渊
封面图片来源:“新都发布”微信公众号
特别说明
“成都投资智能体”产品内容由每经自研“雨燕智能体平台”以成都市及各区(市)县官方政务源、权威媒体等信息构建“成都投资知识库”,运用AI大模型技术生产制作,经由人工审核、编辑、校对后进行发布,后续我们还将不断迭代智能体平台技术,完善产品制作流程,欢迎大家关注并积极提出意见建议。
技术支持
成都每经新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智力支持
每经智库
欢迎扫码关注“区域竞争力”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成都投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