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新战事:华为、OPPO抢滩eSIM新机型,智能手机迎更新市场 | eSIM重返系列观察③
10月22日iPhone Air国行版发售,仅支持eSIM,华为等国产品牌也将跟进。所谓eSIM手机,即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用户无需担心SIM卡遗失等问题。三大运营商已获商用试验批复,为eSIM机型提供网络支持。不过,eSIM普及涉及新卡旧卡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且部分运营商暂不支持跨省办理新入网业务。
每经记者 张宝莲 每经编辑 廖丹
就像多数智能手机的内置电池一样,SIM卡或许也会告别独立形态,和手机融为一体。
10月22日,iPhone Air国行版正式发售,该机型仅支持eSIM,是国内三大运营商首批支持eSIM手机业务的机型。国产品牌迅速跟进,华为、OPPO等厂商的eSIM手机,均将陆续上市销售。
前两篇文章《三大运营商eSIM商用启幕,哪些产业链企业受益?|eSIM重返系列观察①》《苹果“引爆”eSIM手机商用,国产芯片供应企业:合作模式还待清晰|eSIM重返系列观察②》,我们从eSIM供应链全局、核心芯片视角发掘无卡时代机遇。本篇,我们从终端使用者视角分析,eSIM将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数十万人排队申请eSIM手机业务,一个新的消费电子战场来了?
国内手机厂商也将推出eSIM手机
苹果率先撕开国内eSIM手机商用的口子。
iPhone Air作为国内首款仅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未上市已获市场热捧,京东10月17日数据显示,其开售1秒内成交额便突破1亿元,印证了消费者对eSIM技术的期待。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开信息,截至目前,两家运营商合计预约办理eSIM手机业务人数已经超过30万人。
紧随其后的是OPPO。10月16日,OPPO宣布,Find X9系列旗舰机中,Pro卫星通信版将支持eSIM技术。
eSIM并非新技术,所谓eSIM手机,也就是将实体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机内置芯片中,消费者购买具备eSIM功能的手机后,无需插入实体SIM卡,就可将电话号码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写入内置eSIM芯片。
通俗地看,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数据文件,有了它,各种电子终端就能连接上网,接拨电话、发短信等,功能上和普通SIM卡无异。用户未来无需担心SIM卡遗失等问题带来的不便,也不需要到处找卡针;对于跨国出行较多的人,也不需要频繁换卡等。
一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我使用的是安卓手机和eSIM手表。我换手表不换号,感觉还是挺方便的。”
厂商们的动作与运营商高度联动。三大运营商10月13日正式官宣获得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批复许可,为eSIM机型提供了网络支持基础。此前2023年,运营商曾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由暂停eSIM一号双终端及独立eSIM办理申请,此次的“全线开闸”为产业链按下“加速键”。
政策方面也在鼓励通信行业发展新技术。2021年,工信部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推动包括嵌入式SIM卡(eSIM)等新兴技术应用。
eSIM使用便利化稳步推进,苹果将推快速转换功能
不过,eSIM技术的普及涉及到新卡与旧卡的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例如,新卡需要与新的运营商、全系消费电子产品系统兼容,实现“一号多终端”,这可能需要历经数年的过渡。对消费者而言,国内首次开户eSIM业务,仍需带着身份证与iPhone Air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而非可以线上直接操作。
开户流程方面,用户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及iPhone Air到线下营业厅办理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运营商暂不支持跨省办理eSIM手机新入网业务。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到17.9亿户,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1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6.7%。
安全性问题上,一些消费者还担心手机丢失后,eSIM可能引发数据安全问题。但运营商指出,eSIM的信息加密和安全措施更为复杂,更难被盗用或篡改;而且在终端丢失的情况下,只要终端口令不被攻破,SIM卡就不会被别人盗用。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早在2018年,苹果便在iPhone XS系列中首次引入eSIM功能,但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用了过渡模式,采用“实体卡+eSIM”混合模式。直至2025年10月,才推出国内首款纯eSIM手机iPhone Air,期间历经6年打磨,核心在于逐步解决生态兼容难题。更有消息显示,未来苹果将在中国推出eSIM快速转换功能。
而国内手机厂商又该如何抉择?是否会选择“实体卡+eSIM”的混合机型?10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华为、OPPO官方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