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价上涨趋势难掩 云天化发展有“源”
作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磷矿石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各资源国对磷矿石出口的政策正逐年趋严。随着高品位磷矿的不断减少以及低品位磷矿开采成本的逐步攀升,近年来国内外磷矿石价格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国内磷矿石价格已由2010年底的400元/吨左右,上涨至2012年12月初的600元/吨左右,涨幅高达50%,且预计后续仍将不断攀升。
由此可见,对磷业企业而言,谁拥有资源,谁就具有盈利保障;谁的磷矿资质越佳,谁的利润增长就越明显。纵观A股市场,磷化工的上市企业中,具有磷矿资源的公司仅有天原集团、澄星股份及兴发集团。此外,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宜的云天化在重组完成后,将拥有6.95亿吨磷矿储量,且其品位达24.4%,显著高于全国18%的平均水平。重组完成后,云天化将一跃成为磷矿储量最高的上市公司。除此之外,拟注入的资产另有云天化国际、天安化工等磷化工企业,云天化将借本次重组成为具有资源优势的矿肥一体化公司,在磷矿产业景气度不断上升的趋势下,其未来业绩表现值得市场期待。
磷矿上涨高品位磷资源受益显著
我国磷矿资源具有 “多而不富”的特点。截至2010年,全国已查明磷矿资源储量达186.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为29.6亿吨,约占已查明资源储量的16%。全国磷矿平均品位在18%左右,大于或等于30%的富磷矿资源储量为26.5亿吨,仅占比约14%。近年来,国内磷矿资源过度开采,使得富矿资源量急剧下降,中低品位矿开采、利用渐成主流,但由于涉及的生产技术及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品位磷矿开采比例有所上升,从而推动磷矿石价格相应上涨。
此外,行政推动行业整合造成的集中度上升,也是国内磷矿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以来,包括云南、贵州、湖北等在内几个磷矿大省纷纷出台行业准入政策,并且通过资源税、产能规划、生产配额等多种临时或长期措施管理本省磷矿资源。以磷矿储量排名第一的云南为例,2005年颁布的 《云南省磷矿采选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磷矿开采规模限制提高到2008年的15万吨和2010年的50万吨。在各省市的严格监管下,根据可查统计数据,全国磷矿企业由2007年的414家减少到2009年的339家;大型矿山由2007年的10家增加到2009年的17家。行业集中度提高,加之磷矿集中地有意控制磷矿向外输出,具有资源的磷矿企业议价能力增强,在供给紧缩的情况下,更易造成磷矿价格的波动性上涨。
随着开采成本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日渐加强以及资源不可再生,磷矿的价值在不断提升,磷矿价格稳步上涨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资源突出云天化后续发展有“源”
中国的磷矿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但相对集中于云南、湖北、贵州、四川和湖南五省,其储量合计约占全国总量的80%,品位大于30%的富矿也几乎全部集中于这五个省。其中云南省磷矿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一,平均品位达到22%,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次重组拟注入的磷化集团为云南省最主要的磷矿资源整合平台,在省内获得重要政策支持。除磷矿资源储量领先外,磷化集团“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超过5亿元的资金支持,在税收上也持续获得多项优惠,如享有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近年来,磷化集团致力于磷矿开采技术的研究,已拥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在全国化学工业大型企业行业中处于优秀水平。据了解,磷化集团拥有《三段旋流器开路流程生产粉磷精矿的方法》等发明专利,同时拥有地质勘探技术、露天长臂式采矿技术、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技术、采空区土地复垦植被技术、湿法磷酸脱氟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通过与同济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中钢集团马鞍山设计研究院等国内外众多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磷化集团已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开放式产业化的“中心基地”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平台。2011年1月,科技部批准磷化集团建设“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内首个具有该中心的企业。
不仅如此,云天化本次重组还将获注磷肥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云天化国际。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尤其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是目前实现以少养多的重要手段,需求刚性十分明显。磷矿资源是支撑磷复肥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料,资源成本占据了产品总成本的绝大部分;与此同时,磷肥也是磷矿石主要终端消耗渠道,占磷矿总消耗的70%,两者的相互需求,致使未来磷化工行业的龙头必将是拥有矿、肥一体化资产的优质企业。
云天化在本次重组过程中同时获注磷化集团和云天化国际,与前述条件不谋而合,未来无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磷业翘楚。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