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人正从北京上海撤离!这结果最利好的是成都?

和大城市一样有潜力、能力和动力的城市并不多,在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总经理李军眼中,成都和重庆,或许能纳入其列。

每经编辑 邦地产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北京,2015年末城六区常住人口占比下降0.6%;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

上海,2015年末常住人口同比减少10.41万人(首次负增长);到2020年人口不超2500万。

广州,至2014年常住人口仅增长30余万;继续提出适度控制人口规模。

出于发展转型,特大城市竞相让人口溢出。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将会有一大群人将离开北上广,但他们会去哪儿?

他们当然希望去到和大城市一样有潜力、有能力也有动力的城市。

但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并不多。

在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军眼中,成都和重庆,或许能纳入其列

(以下为专访实录,视频点这里!)

Q:绿城物业已进入成都,是否为绿城进入成都的前哨?

成都和重庆市场我们相对看好,有两个原因:第一,它们的人口基数足够大;第二,这两个城市还不断地有人口流入,在周边形成强虹吸和集聚效应。

有这两点原因存在,城市的机会非常大。例如海南,不断地会有人进入、居住。

做房地产的判断其实很简单:宏观形势是否向好、区域是否人口流入、是否在一流的地段以及拥有稀缺的资源。

Q:北京、天津对周边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较强,在石家庄有项目的绿城,是否担心该城市的人口基数?

数据反映,首先石家庄是人口流入的。

其次,我同意北京、天津对这类区域形成虹吸效应,但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纳塞姆曲线,城市化有一个过程。像北京、天津这样的城市,在城市化的这个阶段人口已经开始溢出:一部分进城,一部分出城。

理论上说,在京天翼区域中,石家庄是具备后起之秀潜力的城市。十年前的通州,和现在的通州,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甚至再小一些的城市如衡水、保定、廊坊,都具备这种可能性。

房地产的结构分化是非常特别的,不能用一、二线这样单一的线去划定。我们在衡水市政府门口那一带签了一个项目,这是极好的一块地。我们认为这个城市没有问题,它具备去化可能性和人口基数,那么这种项目就可以做。

更多重量级嘉宾,更多城市价值的深刻解读

请关注“2016年度每日经济新闻价值地产论坛「城市的盛宴」之长三角经济圈”

9月27日不见不散

责编 王婷婷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