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672辆纯电公交不到3年大量停运 发展本土产业岂能依赖扶持回避竞争

只有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让无论本土还是外来企业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技,才能真正推动本土企业茁壮成长。这是市场经济的本义,也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块基石。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11月25日晚间,龙洲股份(SZ002682,股价5.34元,市值30.03亿元)公告,控股孙公司东莞中汽宏远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宏远)因买卖合同纠纷涉两起重大诉讼。原告分别为东莞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巴士)和东莞市城巴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城巴)。东莞巴士是东莞当地最大的公交公司,也是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东莞城巴是其100%控股的子公司。两案涉案金额合计4.31亿元。

事情源于2018年10月,两家原告均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分别向中汽宏远采购配置锰酸锂动力电池的纯电公交250辆、422辆。自2021年10月和2021年1月起,两家原告所采购车辆陆续出现动力电池故障或者异常衰减情况,导致车辆大面积停运。由于公交大面积停运数年后问题仍未解决,最终只能起诉。其损失补偿能否拿到、何时拿到,仍是未知数。

笔者注意到,上述诉讼当中,东莞巴士出现故障的车辆在当年的招标中,要求明确限制为“锰酸锂动力电池”。

因为存在能量密度低导致续航里程短、循环寿命短、高温性能差、电池衰减较快等固有缺点,锰酸锂电池市场份额一路走低。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统计,到2018年,其市场占比只有1.9%。

可见,在当时的市场结构下,将电池限制在锰酸锂领域,实际相当于将招标的竞争范围进行了大幅压缩,走“非主流”路线的企业反倒在这次招标中具备局部优势。后续的情况也证明,锰酸锂的技术缺陷无法被忽视。

此外,在招标时,为了防范售后风险,对于中标企业后续履约能力的考察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比如,企业的收入来源是否多元化,是否过于依赖某一大客户、某一地域;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健康,能否覆盖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召回、维修等问题。如果参与招标的企业数量有限,选出可靠供应商的难度也会加大。

笔者查询到了东莞巴士三个标包的投标和中标信息,足以作为观察样本。据中标公告披露,参与招标的企业有三家,除了中汽宏远,另外两家分别为广西申龙汽车和北汽福田。

回顾整个采购过程可以看到,这是一起地方为了大力扶持本地汽车制造业而人为降低市场竞争烈度的典型失败案例。从之前长期的企业合作来看,供需双方关系良好,但再好的关系也要靠产品说话,按合同行事。一旦失去地方订单的持续输血,加之自身技术和产品缺乏竞争力,中汽宏远的高光时刻注定难以为继。事实上,在2018年之后,中汽宏远就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净利润就腰斩,之后连年大额亏损,直至长期“临时停工停产”。

企业成长最好的推动力是公平竞争,而不是所谓的“帮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唯有营造公平、开放、健康的市场环境,企业才能笔直挺拔地成长。虎皮鹦鹉无法展翅高飞,温室里也长不出参天大树。对本地企业有利的招标条款,看似是爱护,实则是错付。缺乏竞争压力的企业,注定难以长大。

只有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破除各类隐形壁垒,让无论本土还是外来企业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技,才能真正推动本土企业茁壮成长。这是市场经济的本义,也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块基石。

责编 贾运可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