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通”停运风波再为互联网医疗敲警钟 业内学者:公共服务产品可探索多方支付模式

每经记者 林姿辰    每经编辑 魏官红    

日前,一则关于“京医通即将停运”的通知在网上流传。该预约挂号平台运营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公司独立负担该公益项目数亿元成本长达七年之久。因无力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京医通线上系统将于4月20日9时起正式停运。对此,北京市卫健委、北京银行先后发声回应,表示将依法理性解决纠纷,确保患者正常就医。4月20日凌晨,怡合春天表示在双方协商期间,公司将保证京医通线上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意味着停运一事或迎来转机。

但若停运成真,北京两大线上预约挂号平台将只剩114平台一家,该平台同样具有鲜明的公益特色。

如何看待“京医通”停运风波背后的行业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国内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面临市场热情高涨、民众需求迫切,但没有找到有效盈利模式的窘境,对于像京医通这类带有公共服务或公共事业属性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应当让财政、医院和企业公益方等多方主体协作,各自承担相应运营成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0087393

责编 魏官红

Copyright© 2014 成都每日经济新闻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7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19004508号-2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2025号